百年前,帝制终结,民智初开,平民百姓对宫墙内的一切都充满好奇。1925年,故宫博物院建立,曾为天子独占的内府珍藏,成为了公众分享文化沉淀的共同遗产。老一辈故宫人,在整理和研究故宫藏品的同时,也努力通过出版物介绍,推动文化发展。于1933年面世的《故宫日历》,便是其中之一。
最近,网友发现2021年和1971年的日历完全相同,星期完全对上,两个年份正好相差50年,引发一阵热议,也有网友称:阳历相同不算什么,要是农历完全相同才叫罕见。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呢?就让我来给大家解密吧!
导读:双春年与无春年怎么区分?2021年是什么春年?就在昨天,我写了一篇关于寡妇年的文章,没想到大家热情高涨,关注度挺高的,还有的朋友私信问我这个双春年、有春年和无春年该怎么分,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事情,和大家一起共勉,这样我们就知道2021年是是什么春年了。
近日,一则“2024年与1996年的公历日历完全一样”的消息引发公众关注。这两个年份的公历日历为啥会一模一样?听听天文科普专家怎么说。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说,作为世界通用的纪年历,公历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即一个回归年的运动周期来制定的历法。
提起日历,对于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来讲,可能都只存在记忆当中了!作为一种具有时效性的消耗品,在手机不离身的年代,日历似乎渐行渐远......其实日历,是一件很有生活仪式感的家居好物。老一辈们都喜欢在日历上记录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因为每一天都值得珍惜,而每一页的明天的都值得期待。
近日,一则“2024年与1996年的公历日历完全一样”的消息引发公众关注。这两个年份的公历日历为啥会一模一样?听听天文科普专家怎么说。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说,作为世界通用的纪年历,公历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即一个回归年的运动周期来制定的历法。
网上最近几天流传着一张1971年和2021年的日历对比图,引发了网友热议。仔细观察,在这两年的日历上,日期和星期正好重合,1月1日都始于星期五,12月31日也都结束于星期五。大家在感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同时,也产生了好奇心:这种巧合难道是50年才能一见的奇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从1933年诞生,《故宫日历》已经快90岁了,2011年开始以生肖为主题的《故宫日历》,也已经走过了一个12年的轮回。故宫虽“故”,却总是不吝上“新”,9月6日,全新改版的2022年《故宫日历》在故宫博物院发布,以全新的面貌开启下一个12年。
1939年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于在河北唐县逝世。1938年3月,加拿大共产党员诺尔曼?白求恩率领的加拿大—美国援华医疗队到达延安,受到毛泽东等的热情接待。4月,白求恩转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为八路军和敌后群众服务。后因在医治伤员时手指感染中毒逝世。
1964年1964年12月20日至1965年1月4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概述了我国农业、工业、财政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宣布在这一时期,我国还清了对苏联的全部债款,并大力支援了许多国家和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