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要求以新型制代手枪取代自沙俄时代便开始服役的纳甘M1895转轮手枪[3于1931年1月7日进行的招标当中,由费迪·托卡列夫设计的手枪获得了军方的注目,认为它具备成为制式武器的潜质。
托卡列夫TT33,全枪只有46个零件,结构简单、紧凑,动作可靠,使用方便,具有体积适中,发射7.62×25mm托卡列夫手枪弹时枪口动能强悍、威力大,精度高,穿透力强,该弹与波波沙冲锋枪通用,很容易得到。
简介:该手枪是由苏联枪械设计师费德尔·华西列维奇·托卡列夫设计,于1930年被苏联采用并命名TT30,后来在生产过程中又加以改进并重新命名TT33,熟悉它的人一般都称其为“卡托列夫手枪”,其设计借鉴了FN1903手枪的一些特点但又创新了一套模块化的内部装置,包括击锤、阻铁、阻铁簧、击锤簧和单发杠杆,其保险装置只有一个击锤半待发保险,该枪发射7.62口径子弹,是二战时期苏联军官的主要配枪。
而有这么一把手枪,堪称是手枪中的AK-47,那就是今天的主角——TT33。TT-33手枪又称为托卡列夫手枪,是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费约道尔·巴基雷必基·托卡列夫于1930年设计,图拉兵工厂所生产的一种半自动手枪。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的展柜里,摆放着二战时期苏联官兵使用的一把经典名枪——TT-33手枪。20世纪20年代末,苏军官兵使用的是沙皇时期M1895手枪,但该枪有一个缺点——装填子弹耗时费力,无法满足战场需求。为此,苏军迫切需要一款新式手枪,用来取代老旧的M1895手枪。
五四式手枪是中国一代人心目中手枪中的“大哥大”,该枪穿透力强、子弹杀伤力大,在军队转警用后作为一款警用手枪似乎有些威力过剩,但是你要知道五四式手枪仿制的是苏联TT-33手枪,TT-33手枪是苏联在二战期间大规模装备的制式化军用手枪,用以取代此前装备的纳甘M1895转轮枪,五四式手枪无论是在威力和性能上基本和TT-33一致,所以该枪威力大的原因自然而然,上面两张图可以看到TT-33和五四式手枪外形基本一致,今天就来讲一讲TT-33手枪,也叫托卡列夫手枪。
在二战期间,前苏联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主要对付“纳粹德国”,其次是“旧日本”,在二战初期苏联红军比较缺少装备,甚至两个人才能分到一把枪,但在强大的号召下,动员更多的人工作,加大武器的生产量。
《逃离塔科夫》全武器图鉴,全武器外观及属性参数一览。《逃离塔科夫》武器收集百科。《逃离塔科夫》是一款硬核仿真的第一人称动作类角色扮演游戏/模拟游戏,同时兼具大型多人在线游戏 (MMO) 的特色,并有一条主线故事可推动游戏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诺维恩斯克地区的局势越来越复杂。
我们都知道,当年战场中的志愿军战士非常艰苦,武器装备落后,也没有完全自主生产的能力,前期只能靠缴获,后期才得到援助,同时也有不少的武器得到志愿军战士的信赖,那么本期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当年15种最受志愿军战士喜爱的武器。
一、外援真不少,缴获库存多越南统一之后,和当时东欧国家一样,开始把苏制手枪作为军官和警察的主力手枪。(一)TT 33/54式/M20首先,就是7.62毫米口径的苏制TT 33手枪和中国援助的54式手枪(以及54式手枪的援外型——简化枪身铭文的M20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