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上,遇到有病人说总觉得身体有热,口干咽燥,容易上火,是阴虚了吧?可是吃了知柏地黄丸也没见效啊?我们知道人体内的阴阳在正常情况下是相对平衡的,如果的阴液少了,无法制约阳气了,阳气盛的话呢,那么身体就出现内热了。
本来呢,应该阳气逐渐潜藏,但是你恰好阴虚了,身体里的虚火很旺,那么就会引起阴阳的不平衡,虚火在往外蒸肌肤,所以才会手脚心热,身上潮热,脸上都变得红彤彤的,这是虚火在不断的熏灼,消耗人身上的津液呢,消耗的多了,还会感觉到口干舌燥,困倦乏力,那么对于这种问题就应该侧重于清虚热,我们可以在清骨散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它是以银柴胡为主药,本来就很擅长清骨蒸潮热,那么再加入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等搭配,既能够清虚热,又能够滋阴养阴,
阴虚生内热,尤其是到了下午和晚上,手脚会更加的燥热,脸上发红发热,总想喝点凉的,冰的去把火压下去,晚上睡觉总是失眠,容易盗汗,这种手脚发热,跟天气一般没有明显的关系,一般是在熬夜或者放纵之后,这种烦躁发热的情况会变得严重,
来源:生命时报微信 嗓子疼、长口疮、冒痘痘、大便干等症状,会被很多人归到“上火”的范畴里,认为多喝点水,或吃点清火药就能恢复。 上火在中医眼中是“热证范畴”,有些情况看似是上火,其实是病了。《生命时报》 综合多位专家观点,告诉你上火到底是什么,并教你科学降火。
那么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而言,阴虚的问题就更加普遍,因为中医认为“人年四十,阴气自半”而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人从35岁左右就出现了阴虚的症状,比如说翻来覆去睡不着、明明天不热,却总是满头大汗、经常性的欲望强烈,这些都是阴虚的表现。
最近这段时间,不少人都开启了贴秋膘之旅,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却渐渐发觉自身出现了诸多不适,像是嗓子干痒难耐、口舌频繁生疮、脸上冒出痘痘,大便也变得干燥且难以排出,夜里更是容易陷入失眠多梦的困境,脾气也愈发地暴躁起来。
我们体内的阴阳是需要平衡的,如果体内的阴液少了,不能制约住阳了,就会导致阳气亢盛,产生虚火,尤其是肝肾两脏最容易产生虚火,主要表现就是午后身体潮热、手脚心发热、五心烦燥、夜间盗汗等,这个时候就需要滋补肾阴了,可以参考使用知柏地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