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凡是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由此让人想到,读书虽无止境,然而读书作为生命的需求,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充盈内心的方式,读书是有境界的,读书有四种境界。
作者:谢青松(云南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论语集注》的开篇,朱熹辑录了程颐关于读《论语》和《孟子》方法的相关论述,作为《论语序说》和《读论语孟子法》。在这些文字中,程子谈到了读《论语》的四种境界,亦可视为读经典的四种境界。第一种境界:“读了全然无事者”。
今晚的夜读来自法学教授罗翔曾经在“世界读书日”的阅读心得分享,收录于他的最新随笔集《法治的细节》一书中,他在一种悖论性的视野中谈论读书的四种境界,“我个人的读书体会,是尽力寻找共相和殊相的结合,这是我一生的追求。”说来还是有点惶恐不安,我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老师,充满着人人都可能有的偏见、愚蠢、傲慢、自欺与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