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天后,许多人感觉非常“燥”,也就是平时大家总说的“上火”,这个时候许多人就想到了拔罐和刮痧。但是究竟需要拔罐还是刮痧呢?第一种燥:便秘的燥应对便秘的秋燥,更适合用刮痧的方法,刮肾俞穴和大肠俞两个穴位。
按摩、艾灸、刮痧、拔罐……这些都是中医的特色疗法,近几年也逐渐走入了大众生活,不仅能缓解肌肉酸痛、颈椎不适等,还能辅助治疗一些妇科病等,起到强身保健的作用,因此也越来越受大家的欢迎。都说按摩、艾灸、刮痧、拔罐好,但该怎么选择呢?各有哪些侧重点,又有哪些人群不适合呢?
中医讲“人有九质”,一个人体质的好坏决定了他的健康状况。四代中医世家传人——效哥,从医二十余载,从诸多的临床案例中验证了“体质调理”和“体质重建”对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性。效哥始终致力于体质调理的研究,力求帮助更多的人通过“体质重建”实现不生病、少生病。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寒气侵入到人体的经脉,使原来畅通无阻的气血因寒而凝滞,气血流通不畅则发生疼痛。在颈夹脊和肩背部肌肉丰厚的部位,涂少许刮痧油或者红花油,然后用刮痧板反复刮拭,以出现痧点为度,然后在肩井穴以及颈肩部感觉疼痛的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火罐吸附于此,留罐约10分钟。
春天爱“上火”,随着气温的逐渐回暖,牙龈肿痛、口腔溃疡、腰酸背痛、吃不香睡不好……这一切问题,到了长辈那里都会追溯到同一个根源:“上火”了!并且附上一条建议:去刮刮痧,去去“火”,保证“痧出病除”!而且千万别舍不得让人家下狠手,出痧越多,“火”越大,治疗效果也越好!
刮痧是用特制的刮痧器具,依据中医经络腧穴理论,在体表进行相应的手法刮拭,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最早可追溯至远古时期,古人用砭石在疼痛部位刮试、或者被蚊子叮咬后本能的抓挠至出血,甚至恨不得用嘴巴把毒素吸出来,这就是最早的刮痧放血拔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