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没有天选之人,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说。他总结了拔尖创新人才的三个特质,一是很自主、有行动力;二是对某个领域特别有兴趣、很专注;三是特别有韧性、能坚持。“无论成绩好坏,都能培养这三方面的特质。”他说。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创新没有天选之人,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①很自主,有行动力;②对某个领域特别有兴趣,很专注;③特别有韧性,能坚持。“无论成绩好坏,都能培养这3个素养,这是教育真正的价值与力量。”现在,科学教育正朝着“为创新而学”转向。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于3月10日8时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举行。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向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提问:哪些特质的孩子拥有科学创新的潜力?我们的老师、家长和社会又该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每个学生都是由不同兴趣、风格、天赋和潜能构成的独特个体,促进每个个体发展自己的才能和潜力,是教育人的使命。6日,徐汇区举行首届“汇智教育论坛”,探讨新时代人才个性化培养,推动教育变革与创新,为每一位学生的精彩人生奠基。
作者:孙旭(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创新没有天选之人,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在谈及塑造拔尖创新人才时表示,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是教育真正的价值与力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3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从国有企业、民营经济、人工智能,到集体经济、科学教育、互联网,再到港澳台青年交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9位全国政协委员接受现场采访,回应各方关切,讲述奋进故事,传递信心力量。
17岁中职生姜萍因为在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最近火遍全网。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在6月18日举行的第十七届上海民进教育论坛上,提及姜萍时,评价她是一位自主、专注、坚韧的女生。
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上,回答记者“哪些特质的孩子拥有科学创新的潜力”问题时,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表示,“创新没有天选之人,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
怎样的孩子才能成为大科学家?倪闽景委员表示,创新没有天选之人,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科学教育在于塑造孩子多样的大脑,“不要光做习题,实验研究才是科学应有的样子!”倪闽景委员表示,科学教育不是高科技教育。
文 | 《中国科学报》记者 李思辉“什么样的孩子能成为科学家?”3月10日,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中,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直言:“创新没有天选之人,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
将“书香上海”设为置顶星标让书香与您常伴世界的神奇超乎想象,但人类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探究欲同样超乎想象,人工智能时代迫切需要基于新科技观的科学教育。高质量的科学教育不是高科技教育,而是能在现象观察中激发思考,增进聚焦兴趣,实现创造性学习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