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一天,美籍华裔生物化学教授李兆良在浏览一个收藏二手市场网站时,无意间发现了一块刻有“大明宣德委锡”字样的明朝金牌,而该金牌于1994年夏天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西部阿什维尔 县附近的一座教堂地底下出土。
今天白天,大象的朋友圈被在纽约佳士得现场即将公开展出的一件大型宣德官窑刷爆了朋友圈,有评论认为,这将成为今年整个春拍最具轰动效应的一件明清官窑重器!将于5月10日在伦敦上拍。大象在这里为朋友们放送一下纽约的现场图片,请朋友们先睹为快!我们说一下这件的公开资料,这件大罐高48.
在古代美洲人的眼中,金的柔软、玉的光泽、羽毛的艳丽——这些由珍贵金属和其他因色彩和光泽而受人珍视的材质所锻造出的物件,并非是一种美的装饰,而是被创造者和使用者赋予了神圣权力的具体象征。黄金王国:古代美洲人的奢华遗产。
作者:杜建钢继殷人大规模东渡美洲以后,中国人陆陆续续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规模东渡美洲。秦汉之际、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和唐宋时期都有人成群东渡美洲。由中央政府授权、以官方组织的万人以上大规模东渡美洲的队伍当数明代郑和舰队。
在《近40年以来外来作物来华海路传播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一文中,我们发现海上丝路物种交流研究除了新世纪研究更盛、偏重美洲作物之外,还呈现出几个特点:第一,研究数量上,相关成果虽然不能说少,但是也绝对谈不上多,这与历史时期物种交流在海上丝路上的地位是不相符的,物种交流是物质文化交流的最重要环节之一,譬如迄今水下考古最重要的成果“南海一号”上发现了3105粒植物种子和果实;
特别沉痛而遗憾的是100000年左右的河南许昌人、80000年的湖南道县人、60000年的非洲东部老祖母、50000年的欧洲克罗马农人和中东的尼安德特人等族,都在这次冰川中冻灭了,断绝了后代,未找不着继传者。
作者:李兆良,著名美籍华裔学者、国际书法家。现任美洲郑和学会会长、中国书画国际大学终身教授。1943年出生于香港,1974年获美国普度大学生物化学博士。曾任耶鲁大学研究员、德克萨斯州大学副教授、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副院长。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导读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2021.2.25姬扬部分:陈经的论据支持李兆良的数据2021年2月24日,“风云之声”微信公众号发表了陈经的文章《<坤舆万国全图>与郑和的离奇关系解析 | 陈经》。
了解了越多越有想要获得《坤舆万国全图》的欲望,我到淘宝上找了,竟然真的有卖的,,不管真假买了再说了,今天收到了寄件,《坤舆万国全图》通幅纵 168.7厘米,横380.2厘米,我买的这副是长2.27米,宽1.2米,当我把这个宝贝在墙上粘好后被深深的震撼了!
但当时中国在大多数领域并不比欧洲差,甚至还要先进了不少,何况传教士数量有限、知识有限,带来的只是一些零星的知识,而传教士来到的是一个至少不比整个欧洲差的文明国度,获得的知识远超他们带来的,因此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当时实际存在的是以东方文化为主导“东学西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