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林父挤出人群,到顾知意面前,寄给她一张票据。“老四媳妇啊,还好抢到了一张卧铺,不过这路上肯定是辛苦的,到时候你要是有什么问题记得找乘务员知道不。”顾知意接过票据,看到火车发车时间是下午一点。“放心吧。爹,我会多注意的。你也先回去吧,家里事也挺多的。
七十年代末,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乘坐火车旅行都拥有着极大的魅力。因为当时人口流动并不便利,出门旅行大多是出差时顺道而为。(70年代末从继红桥上拍摄的哈尔滨火车站)不过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的田野山川从窗前闪过,远处的农庄升起的渺渺炊烟都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500多公里,是太原到北京的距离。250公里至300公里每小时,是山西人坐高铁进京的速度。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一趟又一趟列车穿梭于煤炭大省山西与首都北京之间。往返于此区间的旅客也深刻感受到,太原至北京间的时空距离在日渐缩短。
“哎呀…妈,落下了我就写信让你寄嘛,不行我再买嘛,你放心嘛。”宋星落看着宋父宋母的红眼圈,自己也想哭了。“好…好…写信,要记得给我们写信;他爸,走吧!不然等下错过火车了。”宋母知道这是自家女儿安慰自己呐。“哎…来了。”宋父应答一声,便把宋星落的包裹给提在手上,率先出门了。
确定好出差任务、人员、时间、地点后,起码要提前一周的时间做相应的准备工作,开好证明信,到粮店换取一定数量的全国或地方粮票,再到财务借支差旅费用,出省要到省会更换省级证明信,出差寒冷地区还要设法找一些御寒衣物,记清楚领导、同事所要捎待的东西,购买好预售车票,那时条件不好,尤其是不常出门的,连个旅行袋也得借用,方可成行。
图们换乘记文 |姜德福TONIGHT夜读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从北京的一个军事首脑机关,下放到东北北大荒一个由农场改名的五七干校“劳动锻炼”,前后有5年之久。说是五七干校,其实就是农场,每天就是种地干活、喂猪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