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孔泽思 每经编辑:魏官红“磷酸铁锂电池回收5毛左右1安时,这块280安时的电池拿货100多元,卖出去220元。很有市场的。”广东东莞一个不起眼的工业园区内,从事动力电池回收的廖经理带着以合作商身份前去探访的记者参观了他的工厂。在这里,动力电池将被赋予第二次生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 王学钧近日,有记者在河南新乡、广东东莞等地暗访发现,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一些小作坊的做法纯属胡来。这些小作坊不仅以简单粗暴的手段对废旧动力电池实施野蛮拆解,还无视相关质量标准,擅自用旧电池组装出实为“三无产品”的“新电池”,在平台上叫卖。
来源:澎湃新闻 湃调查|动力电池回收乱象:暴力拆解,再组装“三无产品”退役的动力电池经过回收提取或直接重组梯次利用,就能变废为宝。然而,澎湃新闻记者最近暗访发现,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链条上还存在一些乱象。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能源综合报道】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部件,其退役后的处理与回收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近期,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在北京召开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座谈会,旨在加快推动完善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
■本报记者 姚美娇《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5月13日 第 04 版)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需求也日趋迫切。近段时间以来,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热度不断走高,多家产业链厂商相继加码布局相关业务,以期在产业爆发前增强竞争实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实习生胡嘉美 广州报道自2018年以来,有关“动力电池退役潮将至”的言论频现。这一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市场规模是约50亿元。新能源车企狂飙之时,一个新风口开始走进了资本的视野。
为了深入了解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探寻可能的解决方案,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走访和采访了多家个体回收企业主、动力电池生产及回收企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和专家,共同探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应如何健康、有序发展。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在快速成长,回收企业正在通过技术创新降本增效、保持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也在快速成长。此前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给回收行业带来极大热度,资本随之大量涌入。
来源:经济日报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电池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问题受到关注。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会长王小康表示,现阶段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从生产到应用再到回收利用,已经实现全产业链的全球领先地位。
8月14日,工信部就《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以下简称“规范条件”)公开征求意见。要求相关企业积极开展针对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再生利用技术、设备、工艺的研发和应用,通过冶炼或材料修复等方式,保障主要有价金属得到有效提取回收。
苏建华 朱笑稷《 中国能源报 》( 2024年07月22日 第 06 版) 当前,我国正加快“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建设,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推进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管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修订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曹 琦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动力电池退役后的回收利用也受到广泛关注。一般来说,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就面临退役,但仍可进行梯次利用,例如用于低速电动车等。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8月中旬,工信部就修订形成的《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着国内叫停近半年的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申报迎来重启。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潜力无限。
动力电池被誉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跑到一定里程数后,其续航能力会大打折扣。“跑不动”的动力电池还有价值吗?它们该如何处置?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也成为公众的关注焦点。作为新能源电池产业的重要一环,在武汉都市圈,已有不少企业布局电池回收利用市场。
来源:人民日报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的报废量也在逐年增加,悄然迎来一股退役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已超过58万吨。如何妥善处理好废旧电池,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