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的化验报告上有几个地方标了红字,尤其是那个‘肿瘤标志物’的项目,好像有点高。是不是说明我可能得了癌症?”55岁的李大姐是个细心的人,每次体检都会仔细检查报告上的每一个细节。这次,她拿到体检报告后发现了“标红”字样,其中一些“肿瘤标志物”指标超出了参考值范围。
大家做胃镜检查时,如果结果是浅表性胃炎,一般问题都不大,但如果是萎缩性胃炎,一定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出具的报告,里面如果有“化生”,“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这三种字样,往往提示是一种癌前病变,一定要找相关医生咨询,完善检查,并且做好治疗和复查。
胃镜时为什么建议我做活检?你知道吗?胃癌在全球范围内可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我国更是胃癌的高发区。好多病人一发现就是中晚期,治疗起来特别困难,有的甚至来不及治了。所以,大家越来越重视胃镜检查,希望能早点发现问题。说到胃镜,有时候医生会让你做个活检,为啥要做这个呢?
今年6月17日,我们收治了一位57岁的女患者,仅仅半年,就从中度异型增生,到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内癌)。病历资料:主诉:反复上腹部痛半年,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半年来,反复上腹部疼痛腹胀不适,有时出现隐痛,反酸,乏力,1周前上述症状加重,遂来我院就诊。
很多人都有做胃镜检查并进行活检的经历,而之后拿到的病理报告则让大多数人陷入了“懵圈”的状态。除了大家都看得懂的“癌”字,病理报告上更常见的“慢性炎”、“活动性”、“萎缩”、“肠化”、“上皮内瘤变”、“幽门螺杆菌(HP)”如何解读?
45岁的刘女士虽然平日工作繁忙,但十分关注自己的健康,几天前刘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广东省中医院内镜中心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胃镜检查,胃镜报告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提示:胃窦黏膜轻度萎缩,轻度肠化。
咱们的胃,可以说是身体里的“劳模”。它就像一个天然的“研磨器”,很多人经常让它超负荷工作,时间一久就开始慢慢侵蚀自己。一个个小小的溃疡或糜烂,底下掩藏的可能就是“巨大冰山”,让你措手不及。小块溃疡、小片糜烂竟查出“胃癌之王”凌女士(化名)因为胃脘部不适来到桐庐县中医院就诊。
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胃癌的癌前病变,上皮内瘤变和异型增生2个名词可通用。往往用于小活检标本,特别是炎症背景明显的小活检标本,难以区分位于黏膜颈部区增生带的胃小凹上皮增生及肠上皮化生区域化生上皮增生等病变的性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