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到了一则报道是说,某偏远山区一家有两个孩子,父母都常年在外打工,大女儿出车祸不幸去世,剩下一个5岁的儿子,远方的父母得知这一消息后,悲痛万分,决定回乡务农,以后一直陪在儿子身边。这让我在感到一丝欣慰的同时也觉得无奈。欣慰的是,小儿子终于可以在父母的陪伴下度过童年。
没有童年的儿童,不曾年轻的青年儿童节前一天,给儿子剃了个光头。从侧面看,竟有些像演《笑林小子》的郝邵文,举手投足都是欢悦,一颦一笑都是天然。我却在一侧黯然神伤。看《笑林小子》系列,应是高考前夕,黑云压城城欲摧,夏日的空气俨然凝结成冰。老师纷纷出招减压,其一即到录像厅观赏喜剧电影。
在《人生大事》里面,出现了一个角色,一定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那便是我们熟悉的武小文,这个角色前期给人的感觉就是太作了,一度让不少观众十分讨厌这个角色,但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也开始渐渐认识到这个角色的魅力,再加上其可爱的外表,不少人也因此被她给萌化了,不过,之所以给人感觉那么作,事实上也是因为这个角色本身的问题。
曾经我觉得自己的童年挺不幸的。两岁多的时候父母分开,我独自和爷爷奶奶生活到4岁。4岁以后开始独自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外婆在我9岁的时候脑溢血,生活无法自理,剩外公一个大男人照顾我,给我做饭,送我上学,接我放学。记忆中,我从来没有过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体验。
文|随心朱德庸曾在《我想抱抱小时候的自己》文章中开篇写到:我小时候一直很不快乐,非常非常不快乐。小时候我觉得世界不是我的,但我又跑不掉。不管是我有没有能力跑、懂不懂得跑,我都会卡在里面。童年的我们都是弱小的,只能被动接受一些东西,无力去反抗。
如果问起儿时曾经痴迷过的事物,相信不少人会脱口而出——小人书。几乎每个人童年的书桌和背包中里或多或少都有几本小人书。《三国演义》《水浒》《杨家将》《兴唐传》……一册册连环画就像一幕幕纷纷扬扬的大戏,遍尝人世间悲欢离合,身浸其中,仿佛也成了故事里的主角。
现在的小学生,一天6节课,每课40分钟,一天学习240分钟,就是6个小时。可不这么算完,还有20分钟的早读,40分钟的午习,更有80分钟的延时课。240分+140分,就有了380分钟的学习时间。可是这还没完,放学后,有100-200分钟的家庭作业,必须做完。
除了官二代,富二代,在体制内的,更多的人需要面对教育、医疗,房子、养老和就业的巨大压力。教育内卷逻辑:如果按照原来常规教学方法,小学平均分80分,现在学校要求达到90分,那就逼迫老师布置大量作业、大量刷题、频繁考试,平均分上来了、求知欲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