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坛以山西诗人为多,且多著名诗人。“诗家旗鼓阵堂堂,南壮蒲州北晋阳。长使汾河原上月,水流云卷想三唐。”诗坛风云说到太原诗坛,不得不提的就是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的白居易。白居易一生多在外而少在故里,但总自称“太原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出生于772年2月28日,逝世于846年9月8日。此后六年,白居易除了贬谪还是贬谪,直到唐穆宗即位,他才重回朝廷,后外放到杭州、苏州刺史,在西湖修堤蓄水,在苏州开凿山塘河,修建山塘街,如今山塘街人满为患的繁华景象,可有白居易的功劳。
他,号称“诗魔”,16岁凭一首诗名动京城;他,写诗力求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他,忧国忧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是情痴,“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他是挚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唐诗璀璨,白居易的诗作更是其中的明珠。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或抒情真挚,或讽刺深刻。在其众多佳作中,有十首堪称经典中的经典。这十首诗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才华,更反映出唐朝社会的百态。让我们一同走进白居易的诗意世界,领略这十首诗的独特魅力。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首诗是白居易应考的习作,为一首命题诗,大约作于贞元五年(789年),诗中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洋洋洒洒千余字,讲述了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诗中名句特别多,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等等,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句都是出自这首诗。
导语:白居易出生于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日,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他少年时经历了藩镇战乱,立志苦读,800年(贞元十六年)进士及第。白居易在朝中任职期间,积极参政,直言敢谏,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创作要反映现实社会的状况和人民的疾苦。
在群星璀璨的古诗人中,白居易的诗歌并没有李白的瑰丽神奇,也没有杜甫的沉郁顿挫,却无疑是最浅显易懂的,相传他每有新作,都是先读给不懂诗歌的老妇人听,她们能听懂了,这才算过关。这也是为什么,白居易的诗能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据说在日本,他比李白杜甫还要受欢迎。
第一首《议婚》同情贫家女难以出嫁,第二首《重赋》揭露无名税的流弊,第三首《伤宅》讽刺兴建高堂大厦的豪门贵族,第四首《伤友》慨叹“苦节士”的凄惨生活,第五首《不致仕》嘲讽年老不肯退休的贪荣而恋栈者,第六首《立碑》讥讽企图立碑传名和谀墓得金之流,第七首《轻肥》揭露宦官的骄横和奢侈生活,第八首《五弦》惋惜当时人不懂古乐,第九首《歌舞》抨击执法官吏荒淫无耻的生活,第十首《买花》暴露官僚贵族豪奢游荡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