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阮加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知史而明鉴,识古而知今。重新翻看过去的历史,可能会给今天带来启示。只要持续、更大幅度加息,减少货币供给,没有不可抑制的通货膨胀。当降息存在“利率不能为负”的凯恩斯陷阱时,通货紧缩反而是众多经济学家头疼的问题。
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有东方美谷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钟慧英,上海奉贤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秦文军,上海奉贤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徐明,上海奉贤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荀榕 ,上海东方金融小镇开发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何纪微,上海海国文化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丁毅。
历史是一面镜子,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注重用自己的历史教育和鼓励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传承,强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精神气质和生命底蕴,使得中华民族具有厚积薄发的伟大力量。
新年前夕收看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新年贺词,收获新一年的美好祝福,是中国人民不约而同的守望。每年的新年贺词视频画面中,我们都能看到习主席的办公室书架上摆放着大量图书,其中就有来自北大出版社的好书,冯天瑜先生的最新力作《中华文明五千年》便是其中之一。
“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全国两会前不久落下帷幕,期间有一句常挂热搜的话相信许多人都有耳闻:“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这句话不仅掷地有声,更是让人斗志昂扬,而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青年人更是责无旁贷!
其实,“损有余而补不足”这一思想可以做两方面理解,一方面,从自然层面上来理解这句话,可以看出这句话是在揭露了事万物由盛及衰变化的一个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将这句话下落到人生层面理解,就是在告诫人们做事不能太过,极盛的时候就会出现“损有余”的情况,继而走下坡路,这是深刻的处世智慧。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原创稿“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文化中所蕴藏的无穷智慧与力量,是人们参悟人生、把握当下的“教科书”,更是党员干部增强历史自觉和历史思维能力的“营养剂”。学史以明智,鉴往而知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