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唐僧师徒取到真经了。在雷音寺,唐僧师徒拜见佛祖,如来佛祖说了这么一段话,很有意思:如来言曰:“我今有经三藏。有《法》一藏,谈天;有《论》一藏,说地;有《经》一藏,度鬼。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3年(629年),年仅29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家。贞观20年(646年),47岁的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经书657部。
我们世间人,只知道“唐僧取经”却不关心唐僧取经取的是什么经?让我们从吴承恩的著作《西游记》聊起来一探究竟《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西游记》中,作家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克服千难万险、跋山涉水、降妖捉怪,最后取回真经的故事。
不管是真是唐朝历史上的玄奘西行,还是吴承恩先生笔下的《西游记》,这二者大概都围绕着一个中心来写,唐玄奘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远到印度拿到了所谓载有大乘佛法的经书,费了很大力气、冒着生命危险跑这么远,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佛法。
今天是清明节的最后一天,昨天和朋友吃饭,闲聊起来玄奘西天取经的话题,俩人就玄奘西天取经到底取的是什么经展开了争论,朋友认为按照《西游记》的记叙,观音菩萨安排老唐去西天求取的是大乘佛教,来代替唐朝的小乘佛教,我并不认可这个说法。
在纸张出现以前,古人们就已经开始寻找材料记录心情了。从最早的结绳记事到后来的甲骨文,然后记在竹简上、锦帛上,直到出现纸张,我们开始在纸上记载文字,那么也就有了经书。造纸术出现以后,随着国际贸易的加强造纸术和纸质资料才开始向国外传播。《西游记》中,在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过通天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