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法国人布朗德在斯托克斯迫击炮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81毫米迫击炮,这门火炮奠定了现代迫击炮和炮弹的基本结构。这种迫击炮重量轻、威力大、简单可靠,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仿制,其中包括苏联的82毫米迫击炮82-PM-37。
至于120毫米口径迫榴炮,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个世纪80年代,最初的研制目的,并非是为了泥腿子步兵,而是为了带伞的泥腿子,其一是追求简化伞兵种类繁多的各类伴随支援火力,其二是为伞兵配备一种可空投的威力足够的自行火炮。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仅拥有数量最多的火炮,迫击炮的数量也稳压各国一头,在苏联火炮损失严重的战争初期便与制造的迫击炮帮助苏联士兵解决了燃眉之急,接下来苏联士兵都喜欢上了更加便于机动的迫击炮,诸如很多苏联步兵师将120毫米迫击炮当榴弹炮用。
图片里的这门迫击炮就是我军最早装备55式大口径迫击炮,它是仿制的苏联M43型120毫米迫击炮,参加过对印自卫反击战和对越自卫反击战,其炮弹威力大,装药2公斤打击敌混凝土被覆的野战工事非常有效,经常工事连带里面的守敌一起消灭掉,并且在它的射程内打击点很多,覆盖200~8500米的范围,是团级部队当中一型火力打击能力强大的武器。
第105坦克师团总兵力约6000余人,下辖第107、109和203三个坦克联队及其他支援单位,总计拥有坦克120辆,支援单位包括第206机械化步兵联队、第308自行火炮大队、第303侦查大队、第202通信大队、独立工兵大队、独立维修大队和第849反坦克联队。
上一期介绍了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名气颇高的M1938型120毫米迫击炮,作为一个火炮大国苏联甚至提出“没有给进攻部队提供火炮支援是对祖国和军队的背叛”,围绕这个思想下苏联火炮在二战中表现的异常凶狠,在柏林战役期间每公里正面苏联就击中了295门火炮,要指出的是这些火炮都是76.2毫米口径以上的。
据路透社3月14日报道,乌克兰一家大型武器制造商14日宣布,它已经开始为苏联时期的坦克制造125毫米口径炮弹。报道称,乌克兰国防工业公司说,这些炮弹是在一个北约国家的合作下在乌克兰境外制造的。它没有提这个国家的名字。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介绍过BTR-40和BTR-152装甲运兵车的历史和故事,而本篇文章将会介绍苏联的BTR-50装甲运兵车和该车的各种改型。BTR-50装甲运兵车是一种履带式两栖装甲运兵车,因为苏联军队的战术和技术要求该车的车体是和PT-76的车体同时开发设计的。
见李云龙答应去独立团报到,旅长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同时又语重心长地说道:“去独立团好好表现,争取以最短时间,把独立团带成一个战斗力强悍的主力团。”李云龙本来还有点不解,突然他恍然大悟地想到了什么,这回算是彻底明白了上级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