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几乎达到“完人”境界的曾国藩,晚年却因天津教案而名望大损,最终抑郁而终。同治八年,法国传教士在天津三岔河口地区,即今河北区狮子林大街西端北侧,建造一座天主教堂,为此不惜拆除在当地很有名气的崇禧观、望海楼和附近大量的民房店铺,致使许多百姓流离失所、怨声四起。
镇压太平天国时,清政府有了与洋人打交道的机会,同时也意识到了洋人的洋枪洋炮的厉害,随之曾国藩觉得中国如果不自强,则后患无穷,于是他就开始了组建了地方“洋务派”,集成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致夷的思想,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宗旨把洋务派推向热潮。
按御前会议的结果,军机处给曾国藩及沿海督抚一份廷寄,内容自然是指授方略,除要求战备外,还指示:“洋人诡谲成性,得寸进尺,若事事遂其所求,将来何所底止?是欲弭衅而仍不免启衅也。此后如洋人仍有要挟,恫吓之语,曾国藩务当力持正论,据理驳斥,庶可以折敌焰而张国威。
当时在天津发生了一起后来称天津教案事件,起因是法国在天津建的一所教堂里,有个牧师叫夏福音,经常唆使手下的教民在外面抓几岁的小孩子到教堂的育婴堂,开膛破肚的做实验,做完半夜就直接拉出去找个地方扔了,一次被当地的居民发现了,老百姓本来对这些洋人就没有好感,加上天津法国驻天津领事开枪打死知县家人,这更加引起了老百姓对外国人的仇视,后来爆发到把天津领事丰大业当街乱棍打死,烧毁教堂,砸坏了包括法国领事馆和一众其它外国人开的洋行、讲书堂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