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当我们越不相信时间/历史有规律,我们同时也轻视了社会结构/机制的重要性,强调了人类作为社会行动者能很好掌握和设计自己的未来。本文编选自《历史与变革:什么是历史社会学》,注释从略,题目为编者所加。赵鼎新 |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
【点评:这些专家自说自话、谎话连篇——南襄两地在唐宋元明清都有不同记载,以元代明代争议为甚,且明代嘉靖都察院因为两地争议还进行了司法判决——南阳史源于三国,历史记载及文物印证于东汉、魏、西晋、东晋、隋唐宋元明清历代;
所谓社会历史观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概意是: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简称唯物史观,也称历史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论。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即是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文明史是关于人类社会的总体史书写,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相互关联的领域。在西方社会,世界文明史书写萌发于启蒙运动时期杜尔哥、孔多塞创作的普世史,到20世纪后期勃兴的全球史,书写范式随着社会变迁几经嬗变,相应出现了几种主导一时的历史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肩负时代重任,发挥史学功能,推动新时代史学繁荣发展,当代史学研究者必须坚持唯物史观指导,坚持人民中心导向,立足中国大地,聚焦当代问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历史书写作出应有贡献。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尊重。从此,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统一、建立民主政治、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等,注定是中国政治舞台上一切有责任感的政治组织的崇高使命,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在当代的现实形态,而世界历史的发展归根到底就是实践中的、现实的人的全面发展,只有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立足人民史观,才能真正推动世界历史的进步,真正构建牢不可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