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清墨史纪编辑 | 清墨史纪«——【·前言·】——»一百年前,一位少年曾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尽欺凌,深感“中华不振”。当日在学堂上,老师问起大家为什么而读书。一时间全场哑然,只有这位名叫周恩来的少年起身作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相信最近大家都看到了不少清华毕业生“滞留”海外的消息,但清华大学官方已经辟谣了,全是假消息。事实上,清大毕业生去向的数据是可以在官网查询到的,以2022年来说,其本科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的概率,确实高达80%,但有65.6%的清华本科生选择在国内就读研究生,仅有14%的清华毕业生选择出国深造,其中还包括前往中国香港深造。
他在念书期间发现了石墨烯魔角超导效应,被享誉全球的科学期刊《自然》评为年度科学人物第一位。1996年出生的他,2010年便进入了中科大就读,后在麻省理工读硕读博,现年仅27岁,他叫曹原。最近他宣布将赴美任教,实在让人唏嘘。人才出走,在近年来可谓是屡见不鲜。为何他们会选择出走呢?
很多人高考之后走进大学,然后在大学里选择考研或者读博士,为的就是将来能够找一份好工作,过上更好的生活,确实,很多知名企业里面的核心员工大多数都是高学历,当然,收入也很高,有些大学生在校的后半段会选择出国留学,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有了“海归”的身份会更有利于自己以后的发展。
在学术界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那就是那些被称为权威的人物往往专业能力很一般,而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却过着近乎基层人士的生活。这样的现象其实也能从很多案例中发现,因此我国不少学界的优秀人才纷纷选择去国外发展。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的问题,尤其是关于人才返乡特别是青年人才返乡,到底现状如何,存在什么困境?这是乡村振兴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叶敬忠教授团队近日发布研究成果《农民视角的乡村振兴》发现,农民在“返乡”这一问题上的矛盾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