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在佛教里,指佛的侍从力士。因手持金刚杵,此宝出于金中,色如紫英,百炼不销,至坚至利,可以切玉,世所希有。中药里面有四大金刚一说,普遍认为指的是人参、附子、熟地、大黄。用金刚来比喻这四味中药,证明这四味中药确有独到,救命的功效。
1. 附子附子回阳又散寒, 临床应用宜久煎。阳虚体弱身肢冷, 风湿痹痛止痛安。【注释】附子回阳救逆散寒,因为本品有毒,应用的时候需要久煎,治疗阳虚体弱,肢体冷痛,风湿痹痛,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按语】附子性味归经:性温,味辛,有毒。归心、肾、脾经。
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属下品,言其“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礕,拘挛,膝痛不能行步”,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已经认识到附子具有温阳散寒,通阳除湿止痛的功效,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各位看官清晨早:又是一个美丽的清晨,今天是公元2024年2月12日,星期一,新年初三,立春,晴。言归正传,今天登场的是温里药,提起温里药,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附子,本草的江湖上有它的威名,在温里药中附子首当其冲地坐稳大哥的宝座,无人可以与之争霸,前段时间我们已经和它有了个美丽的约会,“附子那些事”相信大部分看官记忆犹新,给大家掀起不大不小的波澜,今天就随着记忆和大家再次复习一下这位大哥的风采。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文案丨岐黄张大夫科普编辑丨岐黄张大夫科普热如火、猛如虎,这是中医界对附子这味药材的形象描述。作为中药界的大将军,附子以其强大的温阳效力闻名于世。
众所周知,在中医里有着很多学派,比如金元时期的四大医学流派:刘完素的“寒凉派”、李东垣的“脾胃派”、张从正的“攻邪派”以及朱丹溪的“养阴派”,而除此之外,清末时期,有一位四川名医郑钦安也创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医学流派——“火神派”,不同于前面几个派别体系,此流派更注重我们体内的阳气,因此又称扶阳派,虽然这个医学流派的创立时间比较晚,但对我们的现代中医学发展,也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有粉丝问,理中汤、附子理中汤、桂附理中汤都是常用到的温中健脾,调理脾阳虚的,选哪种更合适呢?我们先看看三者的组方的组成。理中汤组方:人参、白术、炮姜和炙甘草附子理中汤组方:附子、人参、白术、炮姜和炙甘草桂附理中汤组方:肉桂、附子、党参、白术、炮姜和炙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