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老爸喝酒都是在隔壁小作坊买的包谷酒,隔着老远就有一股浓浓的酒味!后来,渐渐的老爸喝的酒也变了,不再是那种包谷酒了,没有了那种隔着老远就能闻到的酒味了!在农村,相信也有不少朋友也有类似的情况,都能看到一些酿酒小作坊,有米酒,有包谷酒,有高粱酒,隔着老远就能闻到就酒糟味!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酒文化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国人爱酒,或因以酒寄情、或借酒交融。今天,我们就走进一家子承父业的小酒坊,建昌县康家沟赵家酒坊,在这里有浓浓的白酒香,也有如同酒文化一般的代代传承。酒香不怕巷子深,一进赵家酒坊的大院我们就闻到了浓浓的酒糟味,酿酒师傅们已经开始入料。
现在的白酒市场,可谓到了“混乱不堪,人人喊打”的阶段。酒精酒、假酒横行,大牌粮食酒,明明只有几十、几百的成本价,却卖到成千上万的天价,渐渐地,大家都开始倾向农村小作坊酿造的散酒。散酒的酿造过程都是透明化的,而且价格便宜,几块钱就能买1斤。
现如今的白酒市场,用“混乱不堪”来形容,可以说是毫不夸张。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成本仅仅几十元的粮食酿出来的酒,经过商家们的宣传,就卖到了成百上千元。如此“天价”白酒,让爱酒人士“苦不堪言”。如果说,这些白酒果真就是物有所值,那相信消费者也不会“怨声载道”。
中新网兵团新闻8月16日电(谢国庆)“如今看来,这八年我所坚持的是对的,虽然酒坊规模小了点,但发挥的作用可不小。”8月15日,正在酒坊劳作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二团四连退休职工杨宝春信心十足地说。走进杨宝春的小酒坊,一排排酒坛整齐码放,浓郁的酒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原标题:夫妻“小酒坊”酿出甜蜜生活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昂 通讯员 周光胜近日,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朗洞镇九董村的侗阿妈酒厂,浓郁的酒香扑面而来……酒厂里,工人们正在忙碌,蒸酿、摊凉、发酵、蒸馏……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河南的王大爷今年59了,身为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他没别的爱好,就喜欢喝点小酒。再后来岁数大了,孩子们一个个都成家立业了,有条件买好酒了,王大爷反倒喝不惯那些瓶装酒了,还是每天一大早起床去打散酒回来喝。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赵慧 喻波)庆团圆,喝佳酿。最近,郧阳区大柳乡的一些村民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用传统手工酿制的办法制作小窖包谷酒,这酒是怎么酿出来的呢?来看记者的探访。近日,记者走进郧阳区大柳乡的余粮村代师傅家的酿酒作坊,作坊里酒香四溢,代师傅忙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