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记者回老家榆中北山农村过年时,从大事小事中感受到了家乡的许多变化。这些变化的背后,或是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又或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缩影。鞭炮声少了 年味依然浓“爆竹声中一岁除”,放鞭炮是春节传统习俗之一。
每年春节,华灯初上,当家人团聚,当故友相逢,纷呈的故事便由此上演。春节会发生哪些故事?是相亲遭遇奇葩,是和亲戚相见上演一地鸡毛,还是旅途中的异想不到?又或者是甜蜜的火花,在除夕的夜空绽放;还有那些无法相见的愁绪,在节日里倍加浓郁。
纵览新闻评论员 李一木我的老家是华北平原一个普通的村子。村子不小,紧邻着天津地界。有这么几件和过年习俗有关的事,有的还印在脑子里,有的已经变淡了,像从老屋里翻出的上学的一个本子,上面的字迹就是那种“变淡了”。
潮新闻客户端 黄仕忠过年、过年,最欢喜的是孩子。我们村子“过年”,不是只过除夕这一天,而是包含整个腊月(农历十二月)。到了腊月,大人小孩都为过年而忙活起来:淘米,磨粉,舂年糕,革白酒,杀年猪,做豆腐,挖莲藕,扑鱼塘,裹粽子,洒扫庭除,忙忙碌碌,热热闹闹,也是一派喜气洋洋。
来源:【草原云】2月4日,夜幕降临,一盏盏路灯矗立在通辽市奈曼旗明仁苏木福兴村的道路两旁,与各户门口悬挂的大红灯笼交相辉映,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增添了乡村节日氛围,也点亮了群众的幸福生活。夜色中,亮堂堂的街路。
橙柿互动 记者 王斐帆开门见山,出门见水,抬头看烟花,低头吃年猪宴(农家年宴)……去往山乡,和亲朋好友包下一栋民宿,“躺平”暂别世间纷扰,浮生偷得“数日”闲,让身体和精神得到彻底的放松,然后元气满满地面对新一年,这样的过年方式,你爱了吗?
来源:【三秦都市报】西安国际港务区铁一中陆港中学高2026届D4班 林照东春节前,伴随着飞舞的雪花,我回到了家乡。走下火车,放眼望去,路、山坡、大树都披上一件厚实的雪白大袄。走在纷飞的雪花中,看着四周白茫茫的一片,我的心也仿佛雪花般轻盈,随着风漫天飞舞。
作者:王贤、金贵满、宋钰杰高山村里幸福年牛庄,位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西部,全乡最高海拔2260米,平均海拔1540米,素有“宜昌西藏”之称。蛇年春节将至,这个昔日的全县最贫困乡镇有什么新变化?农民群众的年货备好了吗?深山里藏有哪些别样的“年味”?
提起春节,儿时春节的回忆涌上心头,那时村里的节日气氛浓厚,有独属于我们这代人的乐趣。现在谈论起了,都说那时候过年有年味,我想主要源于春节前夕各项准备工作,有满满的仪式感。当时第一等大事就是赶年集,我们村作为周边村落最大的一个,有着“二、七”之日的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