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大家交口称赞,认为影片浓墨重彩集中描绘1921年的上海,在那个相对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之中,把故事讲得如此精彩感人,全面展现五四运动的发生、《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出版、“南陈北李”相约“开天辟地”、上海英美烟厂工人罢工、共产国际帮助中共建党、国际和国内反动势力对革命活动的围剿、中共一大召开及从上海石库门转战嘉兴南湖红船等重要场景,非常不容易。
对主旋律影片而言,其主题和题材的意义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也几乎是人人皆知的,很难超越观众既有的认知与期待,这决定了主旋律影片的拍摄难度,即如何突破先验的思想、主题和题材的框架而拍出艺术的高度、艺术的感染力,如何在叙事、审美及艺术呈现上有创新的追求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在这方面,电影《1921》无疑是一次成功而富有启示的艺术实践,其在历史还原、人物刻画和审美创新方面的探索与尝试,为当代主旋律电影开辟了新路、积累了经验,是一部具有突破意义的主旋律电影。
建党前后活跃于国内和世界各地的青年共产主义者们,从南陈北李,到上海的李达与李汉俊、湖南的毛泽东与何叔衡、北京的张国焘与刘仁静、济南的王尽美与邓恩铭、武汉的董必武与陈潭秋,以及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乃至旅法的周恩来、蔡和森、邓小平等,在影片中都有所表现。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充分发挥电影特殊重要作用,用艺术形式引领观众回顾党史百年光辉历程,庚续红色基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刻感受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全过程,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信心、砥砺前行、知党恩、跟党走,共谱民族复兴的新画卷,由沈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辽宁中影北方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市电影公司、《芒种》 杂志社和《文学少年》、《沈阳晚报》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百年光影·红色传承” 电影观后感征文比赛颁奖仪式,11月12日下午在沈阳中影国际影城百联店举行。
1921年7月,当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年轻人聚集在当时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那幢石库门建筑客厅中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一定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开启一项彻底改变中国现代历史发展轨迹乃至重塑世界政治版图的惊天伟业。
电影《1921》聚焦建党前后的历史脉络,从时间上追溯、下延、展示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从空间上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到全国各地甚至苏俄、日本、荷兰,全景式再现了百年前一批青年担起救亡图存重任、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