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是人格的核心,自我是改变内在压力方向的管道工,一个缺乏自我意识,一个对自我缺乏认知的人,也不可能形成完整独立的人格,只能同流于群体的无意识,心理问题也会更多,弗洛伊德认为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自我意识。
“人固有一死”,既然活在这个世界上,必然有一天会迎来生命的终点,并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达,人类的寿命也在延长,但相反的是,科学技术的提升,反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对死亡产生恐惧,产生一些未知的,错误的臆想。
人死之后的意识去了哪里?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问题,每个人都曾问过自己或别人。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和信仰,有人相信死后会去天堂或地狱,有人认为死后就像灯熄灭一样彻底消失,而还有人相信意识会转世投胎。
佛教自释迦牟尼于公元前5世纪创立以来,流传深远、影响甚广,但随之也带来了无数的疑惑、争议和误解。我们的基本观点是:作为佛教修行最主要的方式,冥想或禅修的本质是诱导意识状态发生改变并利用意识状态改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征来获得证悟。
随着脑神经外科医学与重症救治医学的迅速发展,救治存活率越来越高,但致残率也相应提高,目前各地大多数综合医院对救治存活后患者的进一步治疗,特别是能最大程度恢复其生活能力的康复医疗,及植物状态的促醒医疗离患者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