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疫苗,大家其实并不陌生,除了常见的乙肝疫苗、流感疫苗,到现在我们接种的新冠病毒疫苗。诺贝尔奖有一个规矩,他们从来不将这个奖项授予已经逝世的人,然而拉尔夫·斯坦曼打破了这个规定,因为他在接到获奖电话的前三天,已经悄然离开了人世。
“以身试药”需要很大的决心,作为一名患有癌症的试药人,可见马小荣求生的意志有多大。他是在病友的推荐下才成为试药人的,虽然他可以免费试吃针对病症的靶向药,但他却要承担未知的后果,因为这些药物还处于临床阶段,谁也不知道药物的副作用有多大!
2018 年 8 月 19 日,山东济南市曹范镇马庄村的宁静被一声撕心裂肺的咳嗽打破了。27岁的马小荣突然大口咳血,鲜红的血液染红了地板,这让他的母亲杨丽平惊恐万分,手忙脚乱地拨打了120。马小荣被救护车紧急送进了ICU,但医生连发了好几张病危通知书,这小伙子的生命岌岌可危。
GUIDE导读“当时医生跟我说最短的2个月,现在,我已经活过了2000天。”一位肝恶性肿瘤患者如是对普主任感慨。从他在某医院确诊,到转入我院真正开始治疗,至今已快7年,他依然健健康康。是的,几乎所有癌症患者都期望治疗能给TA最长的生存期。
18岁那年,王平被查出癌症,被迫放弃高考,暂停学业,连带着全家人围着治病团团转。能用的药物治疗都用过了,手术也做过多次,但他体内的肿瘤切了又长,看不到治愈的希望。直到一位医生建议,去试一些尚在研制的新药吧,或许有用。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王屹峰34岁的彭岗(化名)在朋友圈写下一句话:我们都不坏,凭什么不幸福。3年前,他确诊肠癌后,脑袋里经常会蹦出这个问题:为什么是我?3年时间,彭岗穷极了一切自己能使用、接受的治疗方法,病情却一步步恶化。走投无路下,他开始试新药。
市面上针对同一种癌症的抗癌药物五花八门,且因患者个体差异,所产生的治疗效果、副作用也有所不同。一家来自新加坡的生物科技企业Invitrocue,通过抽取患者组织,以3D技术在体外受控环境下培植出肿瘤类器官,再用这种“源自”患者体内的肿瘤类器官来代替患者测试不同的抗癌药的效果,从而减少患者承受的抗癌药副作用,筛选出更加适合患者个体的抗癌药物。
“以身试药,绝地求生”这是参加临床试验的癌症患者最真实的写照,有的人从临床试验中获得了新生,而有的人却在临床试验中走向了更加绝望的深渊。一、参加临床试验,肿瘤消失了“我真的无药可救了吗?”2010年,杜丹翠的乳腺癌复发了,术后仅仅一年,肿瘤就转移到了肺部,她陷入了绝境之中。
参考文献:[1]尚聪聪,张力. 肺癌新靶向治疗进展[J]. 中华内科杂志, 2017, 056:447-449.[2]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中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敏感性突变和间变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肿
这两天,徐荣治突然引发极大关注。因为一则讲述自制抗癌药救母经历的视频,不少癌症患者找到他,向他打听制药方法。但徐荣治自己说,自制的抗癌药副作用极大,自己也是万般无奈才开始做药给母亲吃,“得了癌症还是应该去医院看,不能误导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