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话语体系中,“个人主义”即使不是一个负面的词,至少也是“灰色的”。碰巧了,我们一般人嘴里所说的“西方文明”当中,“个人主义”又是这一文明的典型特征之一,于是乎“西方”和“个人主义”这两个都含有“负面意义”的标签贴到欧美国家和民众的身上,使得在我们相当一批国人的眼中,欧美国家和欧美人士差不多也就成了魔鬼了。
界面新闻记者 | 林子人界面新闻编辑 | 姜妍2023年,意大利女性主义学者西尔维娅·费代里奇(Silvia Federici)的三部作品《凯列班与女巫》《对女性的恐惧》《超越身体边界》首次被译介到中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摘要】在中国具体国情下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反对个人主义尤其是极端个人主义十分必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个人主义来源于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本质是个人利益优先的利己主义,是无政府主义世界观的基础。
我志愿做一个全人类的思想启蒙者青冬一、世界需要新思维近代以来,西方科技和文化在世界居主导地位,在引领世界。科技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对世界作出了伟大贡献。但在哲学和文化上却将世界引入歧途。西方哲学一向重分析轻综合,其思维方式是非此即彼。用于政治上,就是森林法则,弱肉强食。
说起来,第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是《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泽。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后期,由于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爱国学生都投入了救亡运动,但余永泽只想过自己的小日子,成名成家,还反对林道静追求进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智能手机已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人们对手机的依赖也日益严重:家人团聚吃饭各自低头玩手机、父母与孩子互动常被手机打断、面对面交流变得稀缺且能力在退化……对此,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葛继宏已向1月13日开幕的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关于开展“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