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6月,慈禧太后突然“大发雌威”,对八国联军宣战。没想到清军战斗力太渣,不仅没能“振奋国威”,连大清帝国的都城都丢了。“老佛爷”狠狠地挨了一巴掌,可打不过人家又能怎么办,只好低声下气的求和。求和就意味着赔款,可宣战的时候只有8个国家,仗打完却冒出来14个“债主”,都要从清政府的口袋里掏银子,这是咋回事?
未知 小传 日俄战争关键人物志 清帝国 叶赫那拉氏 清帝国第九任君主、年号咸丰的爱新觉罗·奕詝之嫔,后晋为妃、贵妃,载淳之生母。载淳继位大清第十任君主,即同治帝之后,尊其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为慈禧,史称慈禧太后。
1900年6月21日,农历五月廿五,当时把控中国政局的慈禧太后作了一件空前绝后的大事——向列强宣战。在宣战《诏书》中信誓旦旦地说:“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如此气势,完全不是那个丧权辱国的老佛爷作风。
慈禧一生中最硬气的时刻,慈禧同时向八国联军宣战,其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历史因素,并且对中国近代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从当时的国内政治局势来看,慈禧宣战有着其内部权力斗争的考量。晚清时期,国内政治腐败,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义和团打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势力迅速蔓延。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兴起。义和团本是民间社团,虽然在京津地带,本就开设了一些堂口,有一些徒众,但是,影响力并不大。真正让义和团实力大增,走到中国政治前台的,是慈禧太后。从1895年之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各国频繁干涉中国内政,让慈禧太后怒火中烧。
光绪二十六年6月21日,清朝的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做出了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决定:“大清向英德美日俄等十一国同时开战”,群臣听后一片哗然,但慑于慈禧的淫威,他们大多都选择了沉默不语,没人敢站出来发表自己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