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 即春、夏、秋、冬四季,其中,夏季的第三个月,又称为“长夏”。一年共有“二十四节气”,按顺序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合穴,其名称是:肺 — 尺泽 大肠 — 曲池 心包 — 曲泽 三焦 — 天井 心 — 少海 小肠 — 小海 脾 — 阴陵泉 胃 — 足三里 肝 — 曲泉 胆 — 阳陵泉 肾 — 阴谷 膀胱 — 委中 手脚三阳经合穴:指下合穴。
古中医看病最高的境界是望诊,这个望诊也不只是现代中医所说的面色、舌苔等等,还有更深层次的能力,例如扁鹊吃了仓公给的中药后所开的天目,就是一种古中医能力,用中药开天目,这种配方现在民间还有流传,但是与医者的道德层次密切相关,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开的。
“世”说新语 当成语遇上中医药。为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胡博士说中医系列特推出“世”说新语栏目,从中医理论角度出发,重新挖掘成语的中医价值与内涵,分享成语背后的故事与养生方法,让读者感受不一样的中医药文化。
一些眼病不仅可以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甚至会致盲。中医认为,眼睛与脏腑之间通过经络连接贯通,正是经络不断输送气血,眼睛才维持了正常的视觉功能。不管是脏腑、经络还是其他问题,都可以导致眼病的发生。面对发病率逐年升高的眼病,中医有什么办法呢?
上了年纪后,眼睛昏花是让人烦恼的事情。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目乃一身精华所聚,且与五脏六腑紧密联系。若被热、气等所伤,或肝虚肾亏,则眼睛容易昏花,日久不治,则易失明,并能直接影响五脏六腑的正常功能。如能长期进行转睛运目,则内障外翳即可自然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