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根只有七八寸长,细如小指的小棍子,却绝妙地运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当它们灵活地在餐桌上上下翻飞,大显身手之时,除了展现出的是一种轻盈之美,同时还将一个巧字宣泄的淋漓尽致,可谓:恰到好处,多一分嫌肥,少一分则瘦。
一双筷子,不仅蕴含了中国人丰富的情感,而且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的七情六欲,筷子在使用的时候,讲究配合和协调,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的稳,两根都动,或者两根都不动,就夹不住。
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用筷子吃饭,史无记载,但从史书片言只语,毕竟有蛛丝马迹可寻。《礼记》有所谓"饭黍毋从箸",先秦时人们吃饭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夹菜。从饮食进化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自然不过,其后的食器发展为"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羹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