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医学界对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看法,有一个‘刻板认知’,就是胃病都是由于心理压力、食物刺激以及胃酸过多等因素造成的,当然这个认知是错误的,但当年马歇尔教授为扭转这一认知,险些送了自己的命。
“来,喝一杯幽门螺旋杆菌是什么味道?现在很多单位体检已经把幽门螺旋杆菌检查作为常规项目,有些小伙伴很好学,立刻就去上网百度了,一查就知道,幽门螺旋杆菌是寄生在人体胃粘膜上的一种细菌,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的发病有关。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自瘦龙健康,中国肥胖问题的死磕侠,我已委托“维权骑士”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免责声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医疗建议,只做信息分享,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请随意转发到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后台。本文编辑字数3029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2022年,除了“核酸检测阴性”之外,“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阴性”成了最有分量的社交筹码之一。如果核酸检测呈阳性,你将面临漫长的隔离和治疗;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呈阳性,你则可能失去一大半约饭的邀请,从社交宠儿沦为社交弃儿。
后续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几乎会100%引起慢性胃炎,它是大多数胃溃疡的元凶,而且还有1~2%的概率发展成胃癌、胃淋巴瘤等可怕的疾病。我国是Hp高感染区,新近荟萃分析显示我国Hp感染率高达55.82%,感染人口接近8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体检也变成职场人士每年的保留项目,约有一半人会检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然后赶紧手机上网一搜索,发现会引起胃炎、溃疡甚至胃癌,而且近期有研究表明其和结肠癌发病率的增高也有一定联系,查完心理一紧张,恨不得立马放下手头工作去医院就诊。
10月16日晚,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英国籍研究员丹尼尔·法鲁什领导的研究组及其合作者的一项研究,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自然》上。他们首次发现古老土著人群和食肉动物中幽门螺杆菌的全新生态亚种。
2021年2月17日,英国政府宣布,该国的一项COVID-19病毒人体试验通过伦理审查,正式获得批准执行,英国由此成为全球首个进行COVID-19病毒“人体挑战试验”的国家(http://t.cn/A6tc7xeB)。
每个人小时候都听过“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屠呦呦在提炼青蒿素的过程中也曾亲身试药。诺奖得主马歇尔喝下幽门螺杆菌培养液的故事更是传遍了全世界,人人都赞他“勇敢献身”。如今的新冠疫情时代,各国争相研发疫苗,也有不少研究人员把自己当“小白鼠”,拿自己做医学试验。不过,我们真的还需要“勇于献身”的自体实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