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人唤作“阿瞒”的少年时光过得相当快乐。似乎只有一件事令人不快,如影随形地困扰着我:打记事起,总有孩子在干仗急眼时脱口而出:“你爷爷没长小鸡鸡!”起初我不懂:要是爷爷没长小鸡鸡,怎么可能搞出爸爸?没有爸爸,我又怎么可能被搞出来?
当我们将时间、地理、因果、人口、财政、官制、兵制等等背景填充进合影画面,就会发现,我们熟悉的“三国”叙事,其实只是一幅打乱了顺序的拼图,比如曹操的原生家庭,一个本应影响他行为性格的重要背景,其实一直鲜为人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少年时期,当然曹操也不例外,很多人都很好奇,曹操少年经历了哪些,竟然能让他有如此高的成就,毕竟人的性格都是少年形成的,对整个人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下面就和迷三国小编一起来看看史料中是如何记载少年曹操的吧。
到这里,阿瞒的童年和你我并无二致,但魏武某日心生一计,从此把人生轨迹和中国历史推向另一个平行宇宙。你周围有没有这种人,狂爱打小报告,把你折腾的神经衰弱,而有的同学或同事仿佛掌握了一门技能,对此免疫,甚至还能反杀打报告的小人?
“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曹嵩生操,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
漫漫历史长河中有这样的一个人,大家更耳熟能详的是文学作品中的他,的确三国演义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那些我们所家喻户晓的故事,如青梅煮酒论英雄啊、望梅止渴等等今天带大家来看看历史中的曹操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文|星火聊源“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是民间的一句俗语。意思是说,小孩在3-6岁,无论他做了什么、说了什么,都不足为奇、为怪,因为这个年龄段他就是个孩子。而七岁之后就不一样了,他的所作所为都会影射他成年,甚至老年后的行为,曹操就有这么点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
关于少年曹操,《武帝纪》记载:“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也就是说曹操儿时就机灵能干,遇事会随机应变,但放浪形骸,意气用事,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不注意德行和学业的修养,所以当时的人都没有注意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