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古代人出行的一句农村俗语。古代人出行不像现在人出行那么方便,有客栈、旅馆、酒店可住,安全而又舒适。那个时候,古代人出行一般都是在饭店、客栈住宿,或者在农家借宿。各处道路交通不方便,没有现在的公路铁路,那个时候都是羊场小道崎岖的山路。
长江日报讯(记者汪峥 通讯员刘龙腾)日前,位于武汉南部边缘的江夏区湖泗街海洋村,第一次迎来了旅游团。上百名来自武汉市和周边的游客,夜宿竹林掩映的民宿,白天则下塘捕鱼、上山采摘。64岁的村民杨盛旺说,从没想过,自己生活一辈子的村子,会成为旅游景点。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但丹)“原来黑不溜秋的老学校,现在变得光鲜亮丽,出门散步看着心情都好很多。”兴山县水月寺镇南对河村村民张源源笑着说。11月21日,水月寺镇南对河村由废旧老学校改造而成的南舍民宿正式竣工,即将开门营业。
新华网太原11月29日电(王亮)“既有明清院落的韵味,又有山水乡愁的悠闲,还有都市生活的品质。”冬日暖阳下,来山西吕梁孝义临水参观调研的不少人都想在此“住上几天”。临水村是中国第四批传统村落,村里有明清砖瓦民居,古树众多,当地村民说柏抱槐有1200年的树龄。
晴朗的夜空之下,城市被万家灯火照得通亮,宛如群星点点,目光所及,皆是繁华,好一幅盛世画卷。而在这座建筑的脚下,35户居民正聚集在一起,那一双双明亮的眸子好似要刺破眼前的黑暗,从他们的嘴里,一段段悲惨的故事,正在被娓娓道来。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7日讯西纸坊·黄河古村位于国家级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里则街道西纸坊村,距滨州市区约10公里。“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水一方面滋养了土地,但也带来了连年的水患,为抵御洪水,勤劳智慧的村民们将房屋建在几米高的方台之上,这成为西纸坊村的一大特色。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悄悄“溜进”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禾甸镇七宣村的彝居小院“房东”刘仕文便开始了他的日常工作身着彝家马褂手握扫帚和抹布细心地打扫着民宿的每一个角落七宣村彝族传统节日“哑巴节”七宣村是一个民风淳朴、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彝族聚居村被评为“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大理州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