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风大浪又高啊……”哨所远离营区,驻守在高山之巅,没有水源,用水困难,自建成30多年来,一直靠官兵从山下营区往山上背水、下雨接水来保证官兵的基本生活用水,条件十分艰苦。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4月9日晚上8点40分左右,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十里铺乡西山场村突发山火。目前,当地正全力组织扑救。十里铺乡西山场村地处昌黎县城西北大约7.2公里,在景区碣石山的主峰仙台顶背后的山域里。当地因为广种葡萄,也有“葡萄沟”之称。
来源:运城新闻网□齐雪霞早就听人说,去山上背水好,因为那里的水质好、口感好。我自幼就胆小,上山还好说,但如果下山,我就会胆战心惊,担心自己脚底站不稳,怕一不小心脚下的石子会把自己滑倒。不过在好友的劝说下,我还是鼓足勇气跟她们一起去山上背水。
文/图/视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戴伟清晨,山腰间一声高亢的喊山声唤醒了沂南县三角山的一天。朱希迎,一位地道的农民,一辈子跟山打交道,几乎没走出过山区,喊山声沧桑而又劲道。他是临沂市沂南县和庄村一名护林人。在山上几十年的生活,让朱大爷养成了天亮起床到三里地外打山泉水的习惯。
一位77岁的老人,他常年一把铁锹、一个军用包、一个收音机看护着上千亩林地。今天的《新春走基层》,带大家走进这位老人与林地共度的岁岁年年。当大多数中国人沉浸在春节将至的喜悦中时,77岁的张德顺老人依旧心心念念着他守护了十多年的山林。巡山路上老人步伐稳健,丝毫没有被岁月拖慢脚步。
“‘五一’山上人多,得把矿泉水准备多些。”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郑家榜村53岁独臂“背脚佬”方正伏,来到清江方山景区前,背起两箱矿泉水,说走就走。“背脚佬”方正伏因早时犁地把手绞了,右臂截了肢,现在他做“背脚佬”赚点外快。
“愚公移山”的故事人人皆知,可很少有人知道,在陕西镇安县还有个为村组修路独住山洞2年多的“东山愚公”。镇安县米粮镇树坪村东山片组位于镇安县城东南部海拔1300多米的大山里,2006年时,这座山上住着107户,439口村民,他们祖祖辈辈在山上扎根生产。
村民正在给山樱树苗打药中国绵阳新闻网讯(记者 谢艳 文/图)阳春三月,三台县建设镇木林村六组的2000余亩山地上,随处可见农民朋友忙碌的身影,以台湾山樱为载体的“樱花小镇”建设渐入佳境。无疑,绿色已经是三台县建设镇木林村的脱贫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