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发挥好农牧业优势,从土地、科技、种源、水、草等方面入手,稳步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推动农牧业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抓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绿色有机品牌打造,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农网 近日,记者走进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区,大型机械轰鸣声阵阵,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往来穿梭,平整土地、开挖渠沟、整修道路等轮番作业,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今年全旗将建成5万亩高标准农田。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重点围绕用水管理、工程建设、计量监测等开展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工作,实现新增农业节水能力3.8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到0.588。”1月24日,自治区水利厅农牧水利处副处长周东升说。
来源:【草原云】记者2月8日从自治区农牧厅获悉,内蒙古聚焦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农业节水提升年”行动方案》,进一步深入实施农业节水行动,扎实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10月26日,记者从自治区水利厅获悉,截至目前,全区年内新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374.96万亩,自2016年启动改革以来实施改革面积累计达到4968.83万亩,占总任务的104.7%,比国家要求提前1年超额完成改革任务。
来源:央广网 漫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三段地村,菊芋已经进入了采收季,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个个果实破土而出,工人们忙着分拣、装袋……空气中混杂着泥土的芳香,人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幅优结构、重节水的画卷铺展开来。
——写在2024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之际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生效友 2024年3月22日是第32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37届“中国水周”。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生态环境最重要的控制性要素之一。
来源:农民日报 眼下正是河套平原春耕关键期,位于河套平原北端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正全力推进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为河套地区发展现代高效节水农业作出示范。
来源:人民日报 看着刚收割的玉米如金色瀑布般倾泻入仓,刘大鹏喜笑颜开,“今年即便面临霜降早和收割期降水过多的双重不利影响,收成依然不错!” 今年40岁的刘大鹏,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以下简称“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南珠日河嘎查村民。
来源:内蒙古日报 记者从自治区农牧厅获悉,内蒙古聚焦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农业节水提升年”行动方案》,进一步深入实施农业节水行动,扎实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农业的命脉,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内蒙古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8个粮食规模调出省区之一。2023年粮食产量达到791.6亿斤,总产量居全国第六位。但与此同时,内蒙古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仅仅约占全国总量的1.92%。
和风五月,内蒙古自西向东进入农业灌溉用水关键期,农民抓好肥水管理正当其时。内蒙古气象部门不断创新气象数据应用场景,推广多源融合数据的智能气象节水灌溉模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优质的气象保障服务赋能推进农业现代化。
随着今年39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按期完成,内蒙古高标准农田面积突破5000万亩,已达5237万亩,支撑起全自治区三分之二的粮食产能。这是记者12月2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情况。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建设高标准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