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传统佳节,这一天人们会有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等习俗。大荔县羌白镇阿寿村跑骡车表演者王银合说:“咱是社火爱好者,十几岁就跟着这骡车跑,现在60多岁了,参与了50几年了,希望这些后辈娃娃们能传承下去。”
视频摄制:侯凯奇央广网渭南2月23日消息(记者侯凯奇 陈锵)每到正月十五前后,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有着“跑骡车”的传统民俗。跑骡车是中国民俗技艺的活化石,2009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遗保护名录。
农历的二月初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预示着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人们迎龙求雨祈丰收。在大荔县羌白镇阿寿村每年的“二月二”当地群众都会自发组织起来敲锣打鼓,跑骡车、赛花馍、表演花苫鼓等,用这种热闹喜庆的方式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澄城县尧头窑景区内正在表演特色非遗社火舞龙。记者 马周宁 摄 澄城县尧头窑景区内表演特色非遗社火张公背老婆。记者 马周宁 摄 大荔县段家镇似仙渠村社火表演“立芯子”。 通讯员 李建朝 摄 合阳县百良镇段家庄社区北岳庄村表演划旱船。
俗话说,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不过年。在陕西,社火与春节紧密相关,没有社火的春节仿佛缺少了灵魂。新春时节,万象更新,大街小巷弥漫着新年气息。锣鼓声响起、社火表演拉开序幕的那一刻,新春的氛围被推向高潮。
1月21日,铜川市耀州区南街村锣鼓队在春节“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中表演。本报记者 王志辉摄1月20日,大荔县段家镇坊镇村,村民在准备正月闹社火的道具。本报记者 陈宏江摄陇州社火表演(资料照片)。 陇县宣传部供图俗话说,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不过年。
来源:【渭南日报】2023渭南新春活动,你想要的都有~1月10日,记者从市文旅局了解到,为迎接2023年春节,我市安排多场文艺演出活动,演出涵盖秦腔、锣鼓、晚会、非遗社火等,为市民提供多样化观演选择,拉开了岁末新春演出季的序幕。
2月4日,夜幕下的陕西大荔县阿寿村人山人海,千人参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跑骡车”让这里的夜晚热闹起来。跑骡车始于秦汉,由千年前将士的操练军戏逐步演变为当地百姓的民间习俗,承载着冷兵器时代战争文化和农耕文明,是一种人畜默契配合、众生精彩演绎的社火艺术。
新春快乐年味是什么?是红红火火的福字和对联;是热热闹闹的炮仗烟花;是新衣服,是红包压岁钱;是热热闹闹的年例;是老人们看到全家人团团圆圆的欣喜,拍全家福时的捂嘴一乐……年味是从心底漾起,浮在表面的笑脸以及和新年有关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