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进白玉县海拔近3400米的赠科乡扎马村500余亩的产业基地上“无人”驾驶的农耕机正在忙碌着在现场,工作人员设置好自动驾驶系统,完成所有调试后,农耕机沿着设定好的路线,同时进行起垄、播种作业,直线行驶工作人员无需操作方向盘及油门。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栗园园▲开州响石村,农机手在田间插秧。通讯员 王晓宇 摄视觉重庆新农具一批新设备、新模式、新技术的运用和推广,使巴渝乡间沃野上演着“新时尚”暮春时节,温暖的春风吹拂着巴渝山川,“春耕画卷”在巴渝大地次第铺展。
来源:【泰安日报-最泰安】最泰安讯在东平县彭集街道,彭集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智能化农机作业实验基地里,6台拖拉机正在进行耕种作业,远远看去和普通拖拉机没有区别。走近才发现,这6台拖拉机没有驾驶员,全部是在自动驾驶。
白玉县农发公司员工交热:“无人驾驶系统,它主要用于耕地、播种、收割,它一天耕荒地最少可以耕80亩地,播种可以播120亩地。购买了这两台机器,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做到了省时省力高效的工作模式。”
来源:环球网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驾驶农机正逐步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力量,它借助先进的计算机、互联网、卫星定位和机器视觉等技术,实现了农业机械在无人驾驶室参与的情况下的自主作业。无人驾驶农机是一种基于先进物联网、计算机视觉、GPS导航、雷达、惯性导航等技术的综合应用系统。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以前到了耕种的季节农民总是起早贪黑与天气“赛跑”现在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大显身手“数字稻田”“无人农机”等场景相继出现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春耕图农资坐上“小火车”在福建省永春县芦柑多生长在山区丘陵地带春天肥料等农资“上山”秋
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可以轻松抱起65公斤的苗木等运出山区,也可以携带数十公斤的农药、种子等等在山间如履平地自由穿梭施肥播种;可以满足旋耕、开沟、播种、覆膜、插秧等各种农事任务的农机自驾仪……未来农业可以有多省事多智慧?
“面朝黄土背朝天,晒得屁股大冒烟”这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日常劳作的场景,如果所有的苦力都被机器替代,无需人工劳作,那么农民不就更轻松了,现在这一幕正在被逐渐实现,萧山的一位农民小哥边吃瓜边遥控种田实现年入50万,他手里一个遥控器控制着拖拉机的行进路线,这里种植水稻全程无人化,1200亩的稻田耕种全由7台插秧机、8台拖拉机、植保无人机2台和3台收割机进行,投资的金额超过了500万,一起看看未来的农业是啥样?
走进茂名高州市石鼓镇九罡工业园的顺达现代农业产业园丝苗米加工中心,一股浓郁的米香扑面而来。放眼望去,产业园内丝苗米的播种面积已超过10万亩,主导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3亿元。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产业园正不断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茂名样本。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7日讯(通讯员陶火应) 8月6日,位于黄陂区六指街港湾村的永旺农机专业合作社智慧农场迎来了两位客人——新洲区道观河风景区油麻岭村党支部书记陶维红和李集街刘先村党支部书记刘武华。两位村支书现场观摩学习智能耕种、插秧和收割等环节。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唐天喜5月13日,早稻已进入分蘖盛期,在益阳市大通湖区,翠绿的稻田上方,无人植保机正在根据水稻长势进行精准变量施肥,作业完成后,自动回到机库。基地库房里,无人旋耕机、无人插秧机等设备已经完成今年春耕的使命,被清洗保养后,静待下一次“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