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正月十三到了,离正月十五元宵节还算远吗?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元夕,灯节或者小正节,古人把每年的正月叫做“元月”,把夜晚称之为“宵”,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故把正月十五叫做“元宵节”,是中国包括汉文化圈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元宵节里一个重要的民俗活动就是“赏花灯”。
扬子晚报网2月9日讯(通讯员 杨涵芳 记者 陈咏)2月8日,农历正月十八。这一天,是扬州人口中的“落灯日”。在扬州,每年正月的“灯节”要持续5天,从正月十三的“上灯”到正月十八的“落灯”。上灯吃圆子,落灯吃面条,“上灯圆子落灯面”,分别寓意团团圆圆和顺顺利利。
旧时民谚道:“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正月十二搭好了灯棚,到正月十三这天,民间有 “点灶灯” 的习俗。即在黄昏时分,家家户户要在厨灶下点燃一盏花灯,说是祭灯头,实则是试试刚制作好的花灯,俗称 “点灶灯”。古时有诗曰:“明月未满烛光熄,灶爷座下灯攒集。
到了正月十七,过年的喧闹与欢宴终于落幕。如果说元宵节是一场传统的灯会,那么十七这天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家家户户忙着收灯了。街头巷尾和屋门前的彩灯,均须摘除下来,俗称 “落灯”。所有的龙灯要集中到庙宇,或者在公共场所焚烧掉头尾,留下完好的龙身,收纳到祠堂留待明年使用。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5日电(记者上官云)又是一年元宵佳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过了十五才算过完年”,有的地方则直接将元宵节称为“小年”。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作为节令美食,汤圆和元宵有哪些不同?
中国传统春节风俗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正月十三也是一年当中习俗最多的一天。灯头生。正月十三被称为灯头生日,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江胜男 记者 顾潇)正月十三是“上灯”的日子,在扬州一直流传有“上灯圆子落灯面”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将花灯点上来迎接元宵佳节,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扬州茱萸湾动物园也给“萌宝”大熊猫们准备了特色“汤圆”,让大熊猫在玩耍的同时享用“元宵大餐”。
现代快报讯(记者 庄剑翔)“上灯圆子落灯面”。2月3日是农历正月十三,在扬州也是上灯之时,除了玩花灯,吃汤圆(元宵)也是这一天的习俗。扬州的汤圆种类繁多,有的有馅心,有的是实心。不过不管哪一种形式的汤圆,都寓意着圆圆满满,和和美美,这也是扬州人对新的一年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