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阳明书院院长周月亮成了“网红”人物。在他个人的视频号上,从王阳明到中国古代史,这位花甲之年的教授以诙谐幽默、风趣可爱的另类方式讲解文史内容,常常收获“10万+”的流量,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心学老顽童”。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它们所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底色,主导了中华民族独特文明体系的构建,反映出浓厚的实用理性与入世旨趣,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极为温馨、可亲的一部分。
我们对四书五经好像是如雷贯耳,但是大部分人只停留在知其然状态,很可能不太清楚到底为什么这几本书是国学经典。四书五经到底写了啥呢?我们都知道,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都是从《礼记》中独立出来的)。
作者:江求流(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历史地看,孔子通过对上古政教实践的总结而确立《六经》这一经典体系,是儒家经学史上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儒家经学史上另一个具有根本性意义的事件则是《四书》这一新经典体系的形成。
为什么要读《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一,其地位至今仍然被广泛认可和尊崇。为什么古代读书人都要读四书五经呢?本文将从历史、文化、教育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首先,历史的原因是不可避免的。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四书”的说法自南宋理学家朱熹始,他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分章断句,进行注解,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