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哲学王子”之称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德峰,30日开讲“人文华理大讲堂”的首讲,长达两个半小时之久。当天下午1时多,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逸夫楼报告厅外,大学生们就早早排起长队候场入座,分享中国哲学的智慧境界。
10月12日,“文化铸魂乡村振兴 哲学赋能产业发展”——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市崇明区新村乡“行走的稻米文化课堂”展示活动在新村乡举办。稻米与哲学如何“双向奔赴”?会上,新村乡稻米文化哲学赋能基地揭牌。
潮新闻 见习记者 林晓晖 “哲学王子”王德峰从复旦的H5301教室火到了b站。这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入驻b站后短短两天,涨粉20万。许多复旦哲学系的“走读生”慕名而来,在评论区催更上课,纷纷留言,说是在王老师的课里,找到了他们的“精神故乡”。“哲学王子”上的哲学课有什么特别?
哲学大佬、抽烟小能手,这两个称号,说的都是67岁的王教授。在复旦大学,他被称为“哲学王子”,因为在课堂上“说人话”,把“云里雾里”的哲学讲得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堂堂爆满。本文图片均为“深圳卫健委”微信公众号 图课堂之外,他也圈粉无数。
文化点亮美好生活,思想启悟人生真谛。6月25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德峰做客晏溪书院西溪讲堂,与听众分享《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寻找精神家园》,用哲学启迪人生智慧,找寻属于我们的精神家园。夏日的西溪古镇,万物葳蕤,处处生机。
在复旦大学中,一位教授手握粉笔,烟雾缭绕中讲述着哲学的深奥理论。这位教授名叫王德峰,他的课堂上总是人满为患,即便他上课时烟不离手,也无人反对。这种情形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可能引起轩然大波,但在复旦,王德峰的这一行为似乎被奇妙地默许了。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王德峰:“我一生的爱好只有两个,就是抽烟和哲学!”课堂上,一包香烟,一个打火机,一个水杯,竟成为了一名复旦教授的,必备三件套!每次的课堂都是人满为患,即使教室里面烟雾缭绕,也阻挡不住学生们向他请教的步伐。
本届书展在“1+1+X+N”的办展构架中重点把主会场、国际艺术图书展销区、全市各区特色分会场及阅读分会场打造好,回答好如何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如何进一步便民惠民、如何进一步拉动消费三方面要求和期待,强化更加鲜明的主题推介、呈现更加鲜活的阅读场景、提供更加优质的现场服务、形成更加深厚的品牌影响力,七天展会上,主会场分会场活动精彩纷呈,营造“书香上海”浓厚氛围,助力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建设,呈现出一届“人气最旺、市民最爱、销量最好、媒体关注度最高”的上海书展。
临时接到会议通知,还要在这“中西哲学与中国社会:暨谢遐龄教授八秩荣庆学术研讨会”上发言,我一方面固然感到荣幸,另一方面也是有些惶恐。四月初,谢老师生日刚过,某次聊天,我提及今年是他八十华诞,他回复说“大概要夏天办”,欢迎我这个“编外”人员到时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