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黄姜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云南省普洱市的小黄姜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为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形成完整的小黄姜产业链,宁洱县小黄姜生产加工厂项目近日正式破土动工,项目的建设旨在成为全市小黄姜初级加工的重要基地。项目建设现场。
初冬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冷泉镇,空气中弥漫着小黄姜的香气。当下正值小黄姜丰收季,当地姜农趁着晴好天气,抓紧拔姜、去泥、修叶、装箱、搬运,现场一派热火朝天景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在小新村委会生姜种植片区,30多名农户正在地里忙活。不一会儿,成箱的生姜已经封箱待运。
珠江网讯(记者 朱洪良)10月23日,作为滇东区域首家农业与数字经济相融合的产业园——罗平小黄姜数字经济产业园正式开园。罗平小黄姜数字经济产业园,是罗平县委、县政府重点打造的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的产业载体,总占地面积76.3亩,总建筑面积4.37万平方米。
【来源:云南日报】近年来,曲靖市罗平县积极推进小黄姜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有机化发展,构建集技术、人才、物资、信息、仓储、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全方位产业链体系,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通过智能化数字交易、电商直播、冷链物流等现代化手段,助力“罗平小黄姜”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近日,云南罗平鼎泰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重174.08吨的干姜片经昆明海关所属曲靖海关监管合格后启运出口北美洲。今年前两个月,云南罗平小黄姜产品出口已达398.48吨、63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9.7%、67.8%,迎来“开门红”。
走进曲靖市罗平县小黄姜出口原料种植基地,一眼望去是碧绿的姜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葱郁,绿色的波浪在风中涌向远方,层层叠叠,生生不息。享有着“小黄姜之乡”美誉的曲靖市罗平县至今已有300余年小黄姜种植历史,目前已是全国知名生姜品牌。
11月1日上午,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专家组成测产专业组,对罗平县土壤熏蒸技术克服小黄姜连作障碍和高产集成技术示范推广地进行现场测产。结果显示,连作地块中亩产最低6108.56公斤,最高6340.75公斤,为传统新地种植产量的2倍,刷新“罗平小黄姜”单产历史纪录。
来源:【曲靖日报-掌上曲靖】采收黄姜忙。毛虹摄眼下,正值小黄姜的收获时节。走进罗平县罗雄街道幸多禄村,满目的姜株郁郁葱葱,随着鲜嫩的小黄姜破土而出,清香浓郁的味道扑鼻而来。70多名村民正在忙着采收黄姜,随后将挖出的生姜剪枝、去土、打包、装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来源:云南网】10月23日,罗平小黄姜数字经济产业园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正式开园,活动现场,共12家企业及合作机构签约入驻。作为云南省唯一的生姜地理标志品牌,罗平小黄姜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滇东高原将海拔1800米的黄金种植带,留给“罗平小黄姜”。这份馈赠,造就了世界级的优质小黄姜核心产区,为云南省摘取了生姜地理标志品牌,也为曲靖市罗平县开辟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金色产业”。2022年,罗平县23.5万亩小黄姜,产业链产值达40.
“中国两块姜,其中一块是罗平小黄姜……”曲靖市罗平县是中国知名生姜生产区和世界优质小黄姜核心产区。11月2日,由罗平县人民政府与京东集团共同举办的2023特色产业集群中国行·走进云南罗平活动如期举行,众多媒体一起见证罗平小黄姜蓬勃发展之路 。
早晨,罗平县板桥镇的小黄姜冷链中心内,工人们正忙着清洗,装箱。外面的运输车辆早已排成长队,等待着将小黄姜拉到天南地北。板桥镇作为全县小黄姜的主产区和交易地,近年来已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小黄姜国际交易市场,年交易鲜姜超过40万吨,干姜5万吨,交易额达25亿元。
“世界黄姜看中国,中国黄姜看罗平。”这份认可,是每一位罗平姜农内心的自豪。罗平小黄姜,迄今为止是云南省唯一的生姜地理标志品牌,2019年曲靖市罗平县被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小黄姜产业特色县,2023年,罗平县种植小黄姜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