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时翻翻《名老中医之路》,总能从老一辈人身上汲取到些许精神力量,感受他们那一代人对中医发自骨子里的热爱,以至于他们才能把中医学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与旧时不同,如今人们什么都讲究要“快”,甚至有时候和别人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大家似乎也觉得不如画出重点来得爽快。
大家好呀!我是稗子酿的酒,一个不想打工还在努力的95后写手!希望能获得大家的“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每天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故事,十分感谢您的支持!不知道大家现在平时生病的时候是去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呢!
中医大夫说话究竟能有多直接呢,本想调理调理身子,结果大夫那话儿,简直是让人笑出腹肌的节奏!你们都庆幸吧 ,幸亏那老中医没翻书 翻书翻着了 诶 你就有救,他要是拿起笔开始写的话 那你就没救了 ,毕竟这一般情况下是历史上你是第一例。
张继业,92岁八九年前,张大夫有了写书的想法。6年前,他开始学电脑,从练指法开始,慢慢地每天能输入100字,后来每天能打至少1500字。6年时间,他用坏了3个笔记本电脑,共输入59万字。他说,“我想把书出了,这是国家财富,不能带走,要给人民留下。
后来我就回去上大学了,但是皮肤瘙痒一直没好反反复复,去看医生说是荨麻疹,吃了西药,好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复发,直到大三那年,觉得自己,已经学有所成,所以就给自己开方,喝5剂中药,忌食:鱼,鸡蛋,鸡肉,虾,蟹,牛肉2个月。
您问问街坊邻居,或者亲朋好友,他们有没有推荐过哪位中医?嗯,我就是试了很多中医,其实自己心里是觉得中医好的,只是翻书翻多了发现不是中医的问题,是客观原因,医生也好药材也好,虽然同样的名字,可是炮制方法种植季节的不一样,药效也不一样,我是自己在看一些以前中医的白话书,想要对着书上的一些温和的食疗方子自己弄、可是因为确定不了到底是什么体质,又一直不敢随便开始试,之前问我们这边的中医我属于什么体质,都说寒重,到底怎么个寒法就说说了你也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