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陆军时报》7月20日报道,近60年后,美国军方正再次探索便携式陆基核反应堆。然而报道却回顾了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在格陵兰岛建造第一座陆上便携式核反应堆PM-2A历史,这是个发生泄漏的失败案例。
如上图所示:被称为“核童子军”的大卫·哈恩,站在他建造核反应堆的棚屋前。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卫·哈恩(David Hahn)在密歇根州的一个盆栽棚里建造一个增殖核反应堆,他的这个惊人举动,很快引起了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和核管理委员会的注意。
原创 李大斗 我是科学人2025年1月6日,美国安然公司(Enron Corporation)宣布推出了一款名为“安然蛋”(Enron Egg)的家用微型核反应堆,旨在为家庭提供长达10年的电力供应。然而,这个项目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受到欢迎,反而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和讨论。
在我们传统观念中,一提到“用电大户”“用能大户”,往往会想到钢铁厂、炼油厂等。确实,一个年产千万吨级的钢铁厂,其功耗可达数百乃至上千兆瓦。但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概念、新市场的出现,新的用电大户出现在我们面前——数据存储与计算设施。
这个孩子才17岁,居然就在自家后院,建了一个真实的核反应堆。那他哪来的各种技术和放射性原材料呢?他要做的是一种叫增殖反应堆的东西,美国能源部还对这种反应堆,举了个通俗易懂的例子说,想象一下,你有一辆汽车,车里有半箱汽油,当你开出去溜达了一趟之后,这油箱的油不但没减少,反而变多了,这就是增殖反应堆,也就是说,这种反应堆的燃料越烧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