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条鲽形目、菱鲆科、菱鲆属,叫大菱鲆,又叫欧洲比目鱼的鱼,是东北大西洋沿岸特有的名贵低温经济鱼种之一,1992年,在时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雷霁霖先生经历长达11年的艰苦努力下,从欧洲大西洋深海底,飞越欧亚长空,成功从英国引进中国。
经过30年的发展,国内多宝鱼从产业积累、装备研发、排放限制等外部变化形成了目前的技术储备与产业布局,多宝鱼产业已经处在了产业转型变革的节点,建设万吨园区和超级工厂的时机已经成熟,持续健康发展下去完全可以对标大西洋鲑产业规模。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居民普及水产品知识,从而引导居民树立健康科学的饮食消费观念, 提高消费者对水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认识以及对产品的辨别能力,增强消费者水产品购买意愿,也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提高居民对水产品的关注度,促进水产品消费习惯的建立。
说起大菱鲆,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是提起它的另一个商品名——“多宝鱼”,大家可能就有所耳闻了。事实上,大菱鲆并不是国内的本土海水鱼,最早是在1992年由中科院的雷院士从英国引到国内,至今已有29年的历史。
经过30年的发展,国内多宝鱼从产业积累、装备研发、排放限制等外部变化形成了目前的技术储备与产业布局,多宝鱼产业已经处在了产业转型变革的节点,建设万吨园区和超级工厂的时机已经成熟,持续健康发展下去完全可以对标大西洋鲑产业规模。
中新网7月25日电 在中国文化里,多宝鱼寓意“多宝多福”。一种从欧洲引入的“多宝鱼”为中国东北小城——辽宁兴城带来财富,成为当地渔业园区的“头号招牌”。据欧洲时报网近日援引辽宁省“大菱鲆之乡”多宝鱼渔业协会秘书长李盈的话报道,“兴城多宝鱼目前已经占中国多宝鱼销量的七成以上。
今天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在我们生活的这颗蔚蓝色星球上,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在绵长的海岸线上,点缀着一个又一个港口城市,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以领跑全球的水产养殖技术,将一片片蓝色区域,变成一个个“蓝色粮仓”。
“得成比目何辞死,不羡鸳鸯不羡仙”,在古人心目中,比目鱼是完美爱情的象征;在今人看来,比目鱼不过是一群口歪眼斜、颜值低下的鱼,只配被端上餐桌。鲽形目都算比目鱼,本文按照鲆、鲽、舌鳎和鳎的顺序,历数青岛能见到的比目鱼,与各位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