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大一新生的通识课“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现已排定课表,组织评选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优秀应用场景案例、首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典型案例,支持百余门本研智慧课程建设,开展“教师人工智能素养与能力提升”培训……近期,同济大学打出“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组合拳,加速推进人工智能赋能
记者7月11日从电子科技大学获悉,为增强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与能力,电子科技大学将于2024年秋季学期推出升级后的人工智能核心通识课程。课程由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牵头,联合多个学院组建而成,逐步覆盖全校本科生。
南京大学近期宣布2024年9月将面向全体本科新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此举在全国首开先河,引发关注。“人工智能不是万能的,但在人工智能广泛渗透、加快迈进智能化新时代的今天,不去了解、拥抱人工智能万万不能。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宇冬日暖阳下的东华大学校园,记者跟随一群学生走进“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的课堂。在这里,来自纺织、化工、环境等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计算机学院刘晓强教授的讲授中,“步入”了人工智能的世界。“这门课真不一样!
来源:北京日报 今年秋季学期起,市属公办高校面向近5万名大一新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学期过半,记者探访发现,除了通识基础课,各校还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推出了“AI+专业”特色课程。当AI遇上所学的专业,人工智能带来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啧啧称奇。
日前召开的南京大学新学期工作布置会透露,将于2024年9月面向全体新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据报道,南大为此发布了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总体方案,这也是全国首个由高校开设的人工智能(AI)通识课。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天津大学通识课程带学生读懂人工智能图为天津大学学生正在学习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受访者供图图为天津大学学生正在学习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受访者供图“我们希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由浅入深、有趣轻松地学习人工智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樊未晨)记者今天从北京市教委了解到,为顺应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满足国家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需求,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从2024年秋季学期起,在市属公办高校全覆盖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并引导高校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形成人工智能通识课“一
原标题:南京大学开授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洪涛 通讯员 高雅“我最想对同学们说的是,人工智能不是万能,但在人工智能广泛渗透、智能化时代扑面而来的今天,不学习、不了解、不拥抱人工智能,则是万万不能的。”9月13日,南京大学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正式开课。
新华视点·AI走进生活|人工智能,高校“人人皆学”? 今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多所高校面向本科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北京宣布市属公办本科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全覆盖,天津则面向全市高校全面开放首批3门市级人工智能通识课。
今年9月,全国多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通识课,像北京市属公办本科高校就实现了人工智能通识课全覆盖。高校为何要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是否适合所有专业学生?大学生会对这门课感兴趣吗?【问题一】高校为什么要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
国庆前夕,老师在课堂上将“天安门”“白鸽”“彩带”这些元素作为提示词输入到工具当中,AI通过扩散和降噪,即刻自动生成一组祝福中华的图片,这是浙江大学的人工智能通识课上的一幕场景。近来,浙江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纷纷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近日,廊坊市第一实验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第二期课程开课。课堂上,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及生动有趣的讲解,向学生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趋势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