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海口7月6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曹马志)“有海豚,快过来看!”7月6日早上5时许,当中国渔政46016号船航行在海南岛东部海域,大副黄史远瞭望发现后跑出驾控台,连忙找到中国科学院深海所研究员、航次首席科学家李松海。无人机拍摄到的领航鲸鲸群。
新华社南京3月28日电(记者邱冰清、王珏玢)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中国、德国、英国、缅甸等多国古生物学者在距今约1亿年的缅甸克钦琥珀中发现了一块绦虫化石。这是全球首个确定的绦虫身体化石,为研究绦虫的早期演化提供了直接证据。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综合新西兰广播公司、格局新闻网等媒体11日报道,一支由21名科学家组成的海洋生物普查小组在新西兰附近的赏金槽进行了为期三周的探险,收集了近1800个样本,发现约100种新海洋物种,其中包括数十种软体动物、三种鱼类、一种头足类动物、一种虾和一种新
新华社上海7月16日电(记者张建松)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科研人员近期发现三个中国特有的鱼类新物种:绿斑爬岩鳅、珠鳍爬岩鳅、汉霖细齿黝。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动物系统学与演化》和《动物学分类》。绿斑爬岩鳅。
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消息,该校宋海军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几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中海洋原生生物有孔虫大小与灭绝风险之间的关系,发现大个体有孔虫面临更高的灭绝风险。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
【来源:温度新闻】日前浙瑞渔12243船老大贾应东和船员们在捕捞作业中意外捕捞到不明海洋生物船老大迅速上报瑞安市渔业协会协会请教多方专家初步认定是扁鲨是世界极度濒危物种船老大听取协会的建议将其进行放生无独有偶,今年上半年,瑞安渔民在北麂东海海域捕捞作业时也曾误捕一条中华鲟。
来源:新民晚报 近期 上海浦东城管综合执法局 农业执法大队中国渔政31402船 在杭州湾水域浦东段 开展日常执法巡航时 执法队员在海面上 发现一大型漂浮物经初步观察 确认该漂浮物是一条死亡的鲸鱼属于野生保护动物级别 市、区两级农业执法部门 以及上海自然博物馆相关人员 随后对死亡鲸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期在英文学术期刊《动物分类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对2016年在南海发现的一个与幽灵蛸相近的物种进行了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基因的比较分析明确其与幽灵蛸存在明显差异,确定其为新物种,并将之定名为“拟幽灵蛸”。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期在《动物分类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对2016年在南海发现的一个与幽灵蛸相近的物种进行了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基因的比较分析明确其与幽灵蛸存在明显差异,确定其为新物种,并将之定名为“拟幽灵蛸”。
来源:潇湘晨报微信公众号 澳大利亚巴特曼斯湾海滩惊现形似“外星生物”的物种。据英国《镜报》报道,一名女士在新南威尔士州的巴特曼斯湾拍下了这种神秘生物的照片。这是她五岁的儿子在海滩发现的。(澳大利亚巴特曼斯湾海滩惊现形似“外星生物”的物种。
前言在一次平静的杭州湾巡航中,上海城管队员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震撼——一具巨大的鲸鱼尸体在海面上若隐若现,这一幕迅速在市民中传开,激起了广泛的关注。正文就在我们习以为常的上海海域,竟出现了这样一个不速之客:一条长达6米的须鲸幼体,其重量达到了3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