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2024经济与投资展望”主题,港大ICB学科主任及课程总监岑兆基先生携手港大ICB讲者——知名财经作家、沃德国际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卢麒元先生从“人工智能”入手,分享了各自对宏观经济、世界经济秩序、国家资管、行业趋势、金融投资管理等热点问题的深度思考,为现场数百名商业精英们带来一场兼具深度与广度、思辨与前瞻的思想盛宴。
走 资 派 一 词 源 自 特 定 历 史 时 期 的 词 汇 , 通 常 用 来 形 容 那 些 在 改 革 开 放 初 期 , 利 用 职 权 或 特 殊 地 位 , 通 过 不 正 当 手 段 , 将 国 有 资 产 、 集 体 资 产 或 公 共 财 富 转 移 到 海 外 的 人 士 。
经济启动的一招就是人民币汇率问题。我是学财政的,所以对数据稍微敏感。1. 如果现在离岸的人民币是在 7 万左右,在外汇外挂的部分是 2 万,即 2 万亿美元。2. 所以认为在 14 万左右的离岸人民币是安全边界,而且离岸的人民币还可以再放大。3.
在说到社会生产活动及分配与所谓的“资本”的关系问题时,“卢麒元——藏音阁”先生回帖说:“犹太资本,日本的重工企业基本是犹太资本的,细数中国的企业有多少已经被殖民了,房地产就很典型,掏空了几代人的钱包,近几年有多少资本逃亡西方”
2023年,所有的经济学家和经济专家的预测都错了。在中国,预期强复苏异化成了事实强出清。第一,不相信新殖民主义的残酷性,举国上下皆存在盲目自信和侥幸心理,对全方位断链、撤资、围堵缺乏系统反制和应对的方案。
天之变局 尚未始定。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史可博采众长,探寻中国经济发展之路。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洪流中,各种关于财富观点如浪潮般此起彼伏,卢麒元关于“走资”言论以及楼市资本积累率的见解,就像激起大海的惊涛骇浪,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广泛讨论与深思。
今天看到著名财经学者卢麒元预测2024年到2025年美元对人民币的比价关系会从1:6.5,最好的时候会走到1:3。虽然是预测,不过我在想如果真的到了1:3.对中国发展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老百姓有哪些机遇和风险呢?
中国经济全面复苏的四个方面:难点与前瞻 政治立场能解决楼市的问题吗? 肯定不能,各地方财政的政治立场很鲜明,保楼市就是在保中国经济,真要解决问题,钞票说了算,是谁掏钱,谁还有钱的问题。 但是,保交付不但有人民性,也是政治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