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是小说中咸亨酒店里“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懂得茴香豆的“茴”字的四种写法,端着读书人的架子,有点自恃清高,却没有经济来源即使在酒馆里喝酒也要穿着长衫,显示出他的自尊心和身份认同,正如网友所说: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也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念念有余】文学作品通过情绪共振的方式,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和做事方式,貌似客观的作品也有倾向,这些倾向会潜移默化影响我们的选择。余胜良孔乙己很早就是一个文化符号,现在长衫也变成了一个文化符号。最近不少人用孔乙己不脱长衫来形容大学生放不下架子,不愿意从事接地气的劳动。
引言当代年轻人面临着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他们的处境被称为“孔乙己文学”。这种状态让人感觉自己像极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网友们用带有调侃意味的文字展示个性,寻求点赞,识别圈层。这种玩法互动性强,手法略显夸张,有时候显得非常“丧”。
他们简单的理解为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一时困难不等于一生失败,学历的价值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才能得以体现,希望大学生们不要学习孔乙己,放下大学生这个架子,多参与劳动,比如工地搬砖、当服务员,通过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
文/陈玉琪高学历年轻人干体力活、辞职摆摊……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年轻人的择业问题频繁引发讨论。这些新变化反映了年轻人在不断探索职业的更多可能性,钱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当无意义的工作不断消耗着价值感与意义感,如何摆脱精神内耗、消除疲倦与焦虑的问题不断拷问着职场人。
第78期主持人 | 董子琪我们此前在聊天室聊过年轻人去做轻体力活的趋势,今天不妨进一步讲讲眼下流行的“孔乙己的长衫”这个词所代表的集体困境。近来,不少年轻人在社交网络上发出了“脱不掉孔乙己的长衫”的感叹,哀叹自己无法摆脱“受过教育就应该坐办公室”的成见。
“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一位网友用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作类比,道出了学历和工作不对等的尴尬处境,这引来了大量年轻人的共情,他们表示“初读不知书中意,在读已成书中人”。
最近,某些人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题为《脱不掉的长衫?我为什么不喜欢“孔乙己文学”》。文章认为,一些年轻人在求职时自嘲“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孔乙己脱不掉的长衫”,是一种消极的心态,是对自己和社会的不负责任。
康亚茹工作照。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刘洛洛梳洗的繁育犬。宋雨昕在猪场拍的照片。设想一下,假如你寒窗苦读12年,在高考的独木桥上“卷”赢了多数人,成功进入一所“985”或是“211”,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你对于未来的期望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