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直把新桃换旧符。普宁大池农场大池村游神的场面 这鞭炮这么连着真是见不着头的啊,放鞭炮是一件好玩的事,我自己是不敢放的,看着这么长的鞭炮就兴奋。 超长的鞭炮从村民的家门口经过,延续到大路上。
3月3日,也就是农历的正月十三,广东汕头莲下南湾“迎老爷”,鞭炮铺满整整一条街道。点燃后,堪比爆炸现场,滚滚浓烟让人目瞪口呆!莲下南湾鞭炮阵现场实拍,说好要一起保护环境的呢这PM2.5……(视频截图)“老爷”是潮州地区的守护神, 具体来说,其实就是“三山国王”。
2015年3月3日,正月十三,广东省汕头市澄海莲下南湾“老热”,就是传统中“迎老爷”,是潮州各村的习俗。当地市民摆出了可以称为狂暴的鞭炮的阵势,整整铺满了一条街道。点燃后犹如好莱坞大片爆炸现场。@中国消防 表示“元宵节,别这样放鞭炮了!”想爆料?
2023年,潮汕民俗走出记忆,重回百姓寻常生活,并且从“活”起来到“火”起来——英歌舞、舞火龙、游灯……一场场喜庆的民俗活动在潮汕大地热闹上演,在“出圈”路上“狂飙”,展示了潮汕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2023年将尽,一组图集让我们回顾今年的复苏,期待来年的火热!
除了英歌舞,还有这些潮汕民俗活动火出天今年春节以来,英歌舞“火出了圈”。2月5日,恰逢正月十五上元佳节,各色潮汕传统“闹热”民俗节庆活动,持续在网络走红。可见传统民俗正展现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作为韩江下游出海口,汕头市澄海区是“红头船”的故乡,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文/李桐2015年3月3日,正月十三,广东省汕头市澄海莲下南湾“老热”,就是传统中“迎老爷”,是潮州各村的习俗。当地市民摆出了可以称为狂暴的鞭炮的阵势,整整铺满了一条街道。点燃后犹如好莱坞大片爆炸现场。@中国消防 表示“元宵节,别这样放鞭炮了!
@仲木木-fighting:财神带着口罩来了,然后一看这阵势,回去取防毒面具了。@乌龟也会翻跟斗:这是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不过这样的鞭炮量是有点过,应该节制。关于雾霾的问题,大家还是少开机动车吧……@老杨是座山:动作这么大,燃放前要报消防批准,否则一旦控制失误,酿成事故后悔已晚。
潮汕人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礼俗其中最有特色的礼俗就是每个人15虚岁那年的七月初七(或择日而定)要举行成年仪式“出花园”,是日要拜别“公婆母”神(潮汕地区保佑小孩子的神),穿新衣、红皮屐,吃公鸡头(女者吃母鸡头或鸭头),中午进餐要坐到席上的首位表示以大人相待,有些地方还要用12样鲜花泡
人们聚在道韵楼里过大年。道韵楼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是我国最大的明代八边形土木结构城堡式土楼建筑。潮汕年轻人表演英歌舞。在海边巡游的盛装少年。潮州年俗“穿蔗巷”,寓意来年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过年时,潮汕地区各个村庄都会“摆桌”庆祝新春。
正月廿四日(3月4日),“潮州青龙庙会”——一项备受瞩目的非遗民俗巡游活动在潮州盛大举行。布马舞、鱼舞、英歌舞等各式非遗表演队伍沿着古街古巷巡游,表演者们身着盛装,以精湛的技艺展示着潮汕非遗文化的魅力。
春节是中国最热闹、最隆重、最受人们重视和喜爱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潮汕人最注重的习俗之一就是拜年。拜年的由来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蹋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
爆竹声声辞旧岁年味渐浓迎新春广东地域广阔,广府、潮汕、客家文化在这里交汇,孕育出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和节庆活动。“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贴春联、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都有之,但在不同的地方,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
潮汕地区极其重视传统,可能也是传统习俗保留最多最完整的地区,今天盘点一下潮汕人的过年7件事。对与不对,你来补充!【一】 剃个雅头过大年潮谚里说:“有钱无钱,剃头过年”。潮汕人爱清爽整洁,把理发叫做剃头,有“剃个头,雅三毫”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