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中科院动物所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魏科,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中数学、物理老师李永乐,2022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郑天亮、张驰、刘莉、杜春燕,央视创造传媒艺术副总监王雪纯,网红科普达人“不刷题的吴姥姥”等12位大咖,邀你一起畅聊童年梦想。
许多人都说小时候想当科学家,你儿时的梦想是什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中数学、物理老师李永乐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当一名科学家。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之所以想当科学家,是因为儿时的电影、动画片里有很多神奇的道具,“我认为成为一名科学家,就可以发明出这些神奇的道具。
小小儿童,大大梦想。“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这是好多孩子在小时候谈到的梦想。这个从小小脑袋里蹦出来的梦,流淌出对未来炙热的期盼。那现实中的科学家们,儿时的梦想是什么?南方+记者邀请了几位空天领域专家,聊一聊他们童年的故事。他们都是从乡村走出来的孩子,是“村里的骄傲”。
在“六一”儿童节前夕,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51Job围绕童年的“职业”梦想发起一项调查。调查显示,近六成受访职场人在儿时对未来职业有过具体的设想,38%的人有模糊的兴趣,仅3%的人从未思考过自己的梦想职业。
成为一名科学家,是很多人小时候的梦想。也有不少人,会在儿时梦想的指引下,投身科学研究和探索。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在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夕对1560名14-35岁青少年进行的“青少年眼中的科学和科学家精神”调查显示,98.5%的受访青少年对科学感兴趣,其中24.6%的受访青少年明确表示希望以后从事相关工作。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江芸涵 钟帆 李丹 文/图7月8日上午,从四川大学发出的2024年四川省首封高考录取通知书送达学生余东锐手中。余东锐今年毕业于四川省绵阳中学,被四川大学强基计划生物科学专业录取。未来8年,他将在四川大学完成本硕博阶段的学习。
青春之光,闪耀追梦征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选择回国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将梦想的种子播撒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他们的故事里,有家、有国,有远大理想,也有脚踏实地。在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他们书写出一个个动人的青年奋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