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出生的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土著,像很多其他的北京孩子一样,他也是军人的后代,青年时期曾到京郊温泉镇苏家坨插队,20岁时被分配到航天部上班,那时的马未都是标准的文艺青年,嗜书如命,即使白天上了一天的班,夜里他也要看书到深夜,泡图书馆更是家常便饭。
贾宏伟表示支持,马天却有想法:“都说女儿是爸爸前世的情人,那儿子肯定是爸爸前世的仇人。这么多藏品一件都不留给我,你这个北京老头有意思,有大意思!”马未都听出了儿子话里的不满,开导道:“这些藏品放在个人手里是聚,将它交给社会和国家也是一种聚,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扬和传承。”
马未都是古玩界的收藏大家,拥有过千件近乎于珍宝的古董文物,价值不菲,还创办了全国第一间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积累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拥有了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地位,近十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和民间收藏如比兴盛并引起了全民收藏风,这与马未都在百家讲坛上讲“捡漏”发大财的故事很大关系。
一、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 马未都的曾祖父在十二岁的时候就成为了孤儿,吃着百家饭长大。家是每个人成长的起点,这一起点对于每个人人生的塑造至关重要,在这个愈发浮躁的社会,家族文化、家族精神,应该被更多的人重新拾起,并将其作为人生的精神指引,这样才会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收获自己内心深处的安
观复博物馆创办于1997年,是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现坐落于北京,并在上海、杭州、厦门设有分馆。其创办人马未都堪称中国最著名的文物收藏家、鉴赏家之一。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马未都的学历只有小学四年级。他是如何从一个失学少年成为一个知名文化学者的呢?
马未都身高1.82 米,贾宏伟娇小玲珑,马未都私下里称妻子“小西红柿”。结婚几十年,两人一直恩爱有加,情深意笃。痴迷收藏马未都生于北京,1981 年,他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小说《今夜月儿圆》,随后被调入中国青年出版社做编辑。
现在我们看到搞收藏的人,可能一眼就认出来了,因为他们的打扮就跟常人不太一样,手上带了很多手串,胸口挂上玉佩,手中把玩着几个收来的古董或者是核桃,他们称之为“包浆”,据马未都说,他有身边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他的手上戴满了手串,有一段时间拿着一个玉佩天天在手里把玩,在脸上蹭来蹭去,甚至有时候还会搁到嘴里,这下马未都看不过去了,因为玉器是不能“瞎盘”的,也不能乱搁的。
说到和田玉收藏,圈子里的人经常会说谁谁谁是大玩家,收藏了很多好玉。就像一些见过马未都的老玩家说的,马未都在收藏方面非常舍得花钱,不仅花费大笔资金收藏了各种古玩珍藏,和田玉也是他的最爱,他在好玉收藏方面的开销少说也有1000多万。
1964年一个精瘦的小男孩站在北京空军大院的影壁墙前,看着身后的大字“全力以赴务歼入侵之敌”说了一句:“真牛X”随后他辍学跟着父亲下了乡,那一年马未都刚刚9岁。“有学历不一定有文化”,马未都虽然小学四年级就被迫停学,但是他从未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
马未都父亲马丹林摄于解放战争期间马未都与王世襄(1992年,北京)主题:马未都新书《背影》分享时间:2021年6月9日 19:00地点:观复博物馆嘉宾:马未都 文化学者主持:化城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悼文让你对生命有所感悟主持人:《背影》这本新书,写的是马未都老师一些朋友、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