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因为闯入某短视频平台举办的首届“农技之星”大赛决赛圈,“85后”三农创作者邓燕来到北京。11年前,她也是这座城市熙熙攘攘人群中的一员,每天奔忙于办公室和园林绿化现场。几百个日日夜夜后,家人的呼唤和职业的迷茫,让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并作出返乡筑梦的决定。
2022年秋收场景。(资料图) 梨树县委宣传部供图中新网四平12月1日电 (吕盛楠 李金欣)“今年岗地一垧地预计能达到近3万斤,产量比往年要多。”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90后”农科专家江敬安将其掌握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农民,助力当地粮食产量实现新突破。
高中强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物一部副部长、研究员,他扎根农技推广一线30余年,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解难纾困,用专业技术帮助农民种好了“菜园子”,鼓起了“钱袋子”。他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指导和培训农户100多万人次。
一群会耕种的中国人,在长年高温的塞内加尔指导当地人种地,终于在西非种出了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的鲜嫩蔬菜;一名普通的非洲农民,14岁就开始在试验田里赶鸟、帮忙,学习种地,70岁时已是远近闻名的“种菜大户”,至今仍跟着中国专家们在地里忙活。
封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9月12日,以“禾下共忆,美好‘食’光”为主题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文明实践活动在成都东部新区养马街道尹家祠村举行。据尹家祠村老书记尹元询介绍,“袁隆平先生因‘粮食安全特别计划’同全国很多农业专家曾一起来到这里,为尹家祠村民指导水稻种植。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沙子深度应该在20到30厘米左右吧?种的是哪个品种的黄瓜?”“喷洒的灭虫生态制剂效果怎么样?对植物生长有没有影响?”……紧邻京杭大运河的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天民田园合作社种植基地温室大棚里,用沙子培育蔬菜的项目实验正在开展。
尹东晗本报记者何烨每年一进入6月,郭庆凯都会异常忙碌。郭庆凯是山东省汶上县次丘镇农办主任,也是一位有着20年农技推广经验的农技员。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头等大事就是“三夏”开始的这场麦收。6月12日中午,郭庆凯来到了曹场村,这里基本上都是几百亩成方的高产创建田。
1952年秋天河北省遵化市的西铺村23户贫苦农民在村干部王国藩的带领下成立了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个初级社最初的资源极为匮乏,甚至社里唯一的一头驴也只有四分之三的使用权属于合作社,其余部分归个人所有。
来源:【湖南日报】【文学原乡】当阿尔泰山还是小土丘、和布河还是小溪流的时候,时间还有足够的时间让万物长大。江格尔就在那时长到二十五岁,美男子明彦也长到二十五岁,本巴所有人约好在二十五岁里相聚,谁也不再往前走半步。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要求,为响应国家大学生三下乡计划,帮助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和技术落实,2025年1月15日-1月25日,青微惠农·菌剂兴牧探索先锋团队在1月15日到1月20日前往四川省成都市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春风拂大地,田畴染新绿。一粒粒饱含农民美好期盼的种子被撒入泥土,酝酿着下一个丰收时节。体格健壮的西门达尔牛悠闲地咀嚼着青草,开阔的草地上充满生机。这段时间,禄劝县市级劳模李琪彬奔忙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春播春种,省级劳模张天富深入牛舍查看肉牛的繁育情况。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前言】在中国广袤的西南山区,有一位被誉为“最牛县长”的人,他不靠权力和地位,却凭借一颗赤诚的心,用自己的双脚丈量贫困的山路,用生命改变无数贫困家庭的命运。
2月7日《人民日报》第18版刊发文章《四位驻村干部的新年打算》其中提到海南三亚市育才生态区那受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春雷版面图及部分内容如下点击图片可查看全文↑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制度安排。